-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兔兔
14 CHEM/CAL ENGINEERING DESIGN 44~:r-设计2014,24(2)
大型蒸汽透平机蒸汽人口管道的应力分析
邢一东 丁建平 毛 炜 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 101111
摘要 利用基于有限元的管道应力分析软件CAESAR II对大型蒸汽透平机蒸汽人口管道进行多工况应力
分析,通过合理选择支吊架和弹簧型式,充分考虑管道布置的柔性设计,优化蒸汽人口管道设计。
关键词 蒸汽透平 应力分析 管道布置 多种工况
大型蒸汽透平机蒸汽人口管道具有高温高压 蒸汽透平机人口介质为高压过热蒸汽,蒸汽
的特点,是蒸汽透平系统的 “主动脉”,蒸汽人口 管道材料为12CrlMoVG,材料的计算参数见表1。
管道布置与应力分析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项目 应力分析通常按照美国ASME B31.3和 NEMA
装置的安全与否u.2 J。蒸汽透平机管道设计不合理 SM23标准校核,当设备厂家提供设备载荷时,按
容易导致重大事故,如蒸汽透平机入口法兰发生 照设备厂家的许用载荷执行。设备厂家提供的许
泄漏,蒸汽透平机组发生倾斜,甚至对机组造成 用载荷见表2。
损坏,严重威胁现场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表1 蒸汽管道计算参数
本文利用基于有限元的管道应力分析软件
名称
CAEsAR II对某大型蒸汽透平机蒸汽人口管道进行
操作压力,MPa
多工况应力分析,并考虑最不利工况的设计。
操作温度,℃
1 蒸汽机组及入口管道材料参数 设计压力。MPa
设计温度,℃
某化工装置配套的制氧6.4×10 Nm。/h空分 管道外径,mm
装置属于目前国内化工行业中的大型空分装置, 管道壁厚,mm
用于驱动此装置空压机组和增压机组的蒸汽透平 保温厚度,mm
机采用进口全凝式大型蒸汽透平机。 保温材料密度,kg/em3
l 5 .O 7, O O:暑 抛姗
表2 蒸汽透平机管口热位移与许用载荷
2 管道布置
锅炉产生的蒸汽由管廊界区经过切断阀组XV
— O1和XV一02进入蒸汽透平人口速关阀XV一03
前,在满足蒸汽透平机要求的前提下,进入蒸汽
透平机内部实现透平机冲转。工艺流程见图1。
基于蒸汽人口管道的工艺流程和现场的实际
图1 蒸汽透平机蒸汽入口管道工艺流程示意图
情况进行管道布置,利用基于有限元的管道应力
分析软件CAESAR II对管道进行建模,管道布置三 从图2可以看出,蒸汽从管廊界区流向汽轮机
维轴测图见图2。 管口,在管廊界区处设置固定支架;闸阀XV一01
·邢一东:工程师。2009年1月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应用化学专业获硕士学位。主要从事管道布置及应力分析工作。联系电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GMAW自动焊在工厂管道预制生产中应用.pdf
- HGT 20549.4-1998化工装置管道布置专业提出设计条件.pdf
- HG减阻剂在输油管道上分散时间研究.pdf
- HKH管道泄漏监测系统在油品管道运输中应用.pdf
- JBZQ 4396-1997 管道沟槽和管子固定.pdf
- JIS K7031 2003 塑料管道系统.玻璃增强热塑(GRP)管道和配件.在短期内压下管壁渗透密封性验证试验方法.pdf
- K一5 101/A压缩机管道振动分析和改造.pdf
- NACE TM 0284-2003 管道、压力容器抗氢致开裂钢性能评价试验方法.pdf
- P6项目管理软件在中缅原油管道马德首站原油罐区工程中应用.pdf
- P92钢主蒸汽管道运行安全性和寿命评估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