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班春劝农:更与春花插几枝
人类非遗代表作“二十四节气”之二
“今日班春也不迟,瑞牛山色雨晴时。
迎门竞带春鞭去,更与春花插几枝。”
400多年前,时任遂昌县知县汤显祖不曾想到,他主政期间写下的“班春”诗,如今仍然广为颂读;他更不曾想到,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而遂昌县石炼镇淤溪村的“班春劝农”活动作为了“立春”习俗文化的展衍部分。
丁酉(2017)春上阴雨初霁、山色明媚的一日,笔者在遂昌县文体协会周喜玉和非遗保护中心巫苏燕的陪同下,去“班春劝农”活动所在地感受领略,探访故事。
班春,颁布春令;劝农,策励春耕。它受影响于先秦民间的“祭春”习俗,汉代时,作为官府的一项政策性活动,由地方行政长官主持;后来,或有断续。明清期间,各地大都在每年立春前后举行这一活动。浙江中西部一带、包括遂昌,往往于“立春先一日,官府迎春于东郊,祭芒神,鞭土牛,民乃兴事”(《康熙遂昌县志》)。
遂昌,民风淳厚,遗风流韵。清人诗云:“国惟民食重,俯仰望田畴。麦秀高分穗,蒿平绿刺眸。惰勤原有别,忧乐适相酬。慰劳兴东作,轻骑月一钩。”(缪之弼《春郊劝农》)乾隆年间,“班春劝农”活动演变成民众踊跃参与的群体活动,一直延续到宣统二年(1910)。
民国以来,遂昌的“祭春”有所嬗变:立春日,家家?艋ё圆擅坊ǎ?或插于门上、引入春风,或置于花瓶、供以清香,既表示继承农耕传统,又不失耕读传家的风雅。
20世纪80年代,遂昌恢复了民间群体性“祭春”仪式,影响播扬。丁酉(2017)的遂昌“班春劝农”活动,于立春日之后的新年正月元宵节、即2月11日上演。
“在石练镇淤溪村,百姓依古礼祭拜神农、赶牛犁田,再现古代农耕景象,传承文化习俗。这场盛典,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栏目进行了现场直播。”巫苏燕提起话题依旧兴奋。
我们来到淤溪村,村口有七八株至少七八百年以上的樟树,树杆斑驳,附着片片青苔,但枝叶依旧苍翠,阴翳广大。“班春劝农”广场就傍着这些树。
立在广场四望,周围有层山、岚烟、茶园,有牛背、鹭影、水田,风景平和优美。周喜玉介绍,遂昌县的非遗项目中,一个“昆曲十番”,一个“班春劝农”,都在这个村子,先后在2008年、2011年入列国家级非遗名录。“淤溪村‘班春劝农’的发端与传承要归功于汤显祖。”
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汤显祖由贬谪之身广东徐闻典吏“量移”浙江遂昌知县。在此五年期间,他为了实现兴农富民的理想,力行劝农务本措施:一是修建启明楼,每天准时撞钟,催人晨兴作业;二是开张相圃学堂,教学农耕农艺;三是立春时节亲临现场“班春劝农”。
周喜玉说,遂昌县素有良好的农耕文化传承。立春时节,“布谷”划过,又到一年农耕的准备期。阴阴晴晴的东郊西郊,烟烟雨雨的南乡北乡,汤显祖通过走访,选定具有典型意义的产粮田畈,制备花酒、春鞭、耒耜,精选壮牛,派衙役让各乡里组织人员,在“班春劝农”这天到现场参加观礼。“杏花轻浅讼庭闲,零雨疏风一往还。新岁班春向谁手,许卿耕破瑞牛山。”(汤显祖《初至平昌(遂昌)与苏生说耕读事》)后来,汤显祖把“班春劝农”一事写入他四梦之中“得意处”的《牡丹亭》,流芳后世。
据说,遂昌举行“班春劝农”,汤显祖为首次。此后,这一官民同乐的农耕礼仪,成为了遂昌的传统迎春文化形式。
400年前的乡村农耕景象是怎样的?今天恐怕很难为人详知。根据《牡丹亭?劝农》的描述,参考史志县志的记载,遂昌恢复了当年的盛典――
“班春劝农”那一天,广场上旗幡招展,鼓乐震天;祭坛正中巍然矗立的神农像前,香烟缭绕;代表各乡里的方阵一一就位,祭春、鞭春、开春三部曲循序展开。
礼仪开始,身穿明代服饰的迎春队伍高擎起“班春劝农”“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旗帜。主祭、司仪以及春牛、供品,在鼓乐、旗幡的簇拥下,在舞蹈、茶灯、花酒等礼仪方阵的伴随中入场。司仪主持,人们向神农献上供品。主祭率领参祭的乡里代表向神农和春神行礼,接着,点高香,诵祭文,颁春令。
在亢奋的春令声中,代表人举起春鞭挥向春牛,鞭影绽处,五谷良种源源不断地溢出,被一一分发,以预示取得美好的收获,表达年丰人喜、国泰民安的愿望。婺剧、越剧、昆曲十番,众人的欢呼声飘上苍空……
我们折入粉墙黛瓦的淤溪村,这是一个有千余年历史的村子。家家门前有条石,上面摆着泥盆之类,种着花草之属,显出悠闲与优雅。是采茶的季节,村里很安静,唯有弯环流下的小溪水泠泠作响。在文化礼堂,我们和几位老人聊“班春劝农”。
“‘班春’是大喜庆,大喜庆。”
“‘班春’热闹,比过年热闹。”
“正月里高兴,高兴在腊月里做准备;‘班春’高兴,高兴在前面一个月做排演。”
老人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