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智囊-卷一·见大.doc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白话智囊-卷一·见大

白话智囊-卷一·见大 ?????????????????????????????????????? [第一部 上智]智无常局,以恰肖其局者为上 序冯子曰:智无常局,以恰肖其局者为上。故愚夫或现其一得,而晓人反失诸千虑。何则?上智无心而合,非千虑所臻也。人取小,我取大;人视近,我视远;人动而愈纷,我静而自正;人束手无策,我游刃有余。夫是故,难事遇之而皆易,巨事遇之而皆细。其斡旋入于无声臭之微,而其举动,出人意想思索之外。或先忤而后合,或似逆而实顺。方其闲闲,豪杰所疑;迄乎断断,圣人不易。呜呼!智若此,岂非上哉。上智不可学,意者法上而得中乎。抑语云:“下下人,有上上智。”庶几有触而现焉。余条列其概,稍分四则,曰:《见大》,曰:《远犹》,曰:《通简》,曰:《迎刃》,而统名之曰:《上智》。 【译文】冯先生说:智慧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能正好适合当时的局势则是最高明的。因此那些愚昧之人有时在某件事上也能有高明的见解,相反,那些通晓达理之人则失误于精思百虑之中。道理何在?这是因为具有高明智慧之人虽然没有用心去思考什么,但他们的所做所为却合乎事物发展规律,这非千思百虑所能达到的。别人从小处着手,我从大处着手;别人只看到眼前,我则看到未来;别人愈是忙于做事事情则愈乱,我则泰然处之,事情当然顺理成章;别人遇到棘手的事便顾虑重重,不敢放手去做,我则信手拈来,轻易而解。正是因为这样,我遇到困难之事便化为容易之事,庞大复杂之事都化为一个个细小的事情,我在无声无息中运用智慧,我的所做所为当然都在大多数人的意料之外。有些事在刚开始好象不顺从,发展到后来却合乎自然规律。有些在表面看来相反,实则是顺应其规律的。在我悠闲自得之际,豪杰们都用疑虑的眼光审视我;在我对某件事做出断然决定的时候,既便是圣贤之人也无法改变它。唉,这就是我的智慧,难道不是高明上等的智慧吗?高明的智慧是学不来的,即便是乐意学者也只能取法于上等智慧而得到中等的才干。抑或象古人所说的:“下等愚昧之人,往往具有上等高明的智慧。”或许他们遇到一个很好的机会,其才智便会受到触发而表现出来。我把这些智慧分条排列出来,举其概要,条分缕析,归为四类,叫:《见大》、《远犹》、《通简》、《迎刃》,并把它们统一命名为《上智》。 卷一·见大 一操一纵,度越意表。寻常所惊,豪杰所了。集《见大》。 【译文】办大事的人,随着自己的意向来把持支配,往往超出常人的意料之外。一般人感到惊奇不已的事,而俊杰之士却能心领神会。我收集了一些从大处着眼办事的故事,汇集成了这卷《见大》。 使马圉 孔子行游,马逸食稼。野人怒,絷其马。子贡往说之,卑词而不得。孔子曰:“夫以人之所不能听说人,譬以太牢享野兽,以九韶乐飞鸟也。”乃使马圉往。谓野人曰:“子不耕于东海,予不游西海也,吾马安得不犯子之稼?”野人大喜,解马而予之。人各以类相通,述诗书于野人之前,此腐儒之所以误国也。马圉之说诚善,假使出子贡之口,野人仍不从。何则?文质貌殊,其神固已离矣。然而孔子曷不即遣马圉,而听子贡之往耶?先遣马圉,则子贡之心不服。既屈子贡,而马圉之神始王。圣人达人之情,故能尽人之用。后世以文法束人,以资格限人,又以兼长望人,天下事岂有济乎! 【译文】孔子在周游列国时,一次他的马跑脱后吃了一位农民的庄稼,这位农民十分生气,于是就扣下了他的马。学生子贡就代老师去要马,子贡说了好多低声下气的话,但仍未能索回老师的马。孔子看后便说:“用别人不愿听的话去说服别人,就象用祭品去供奉野兽,以《九韶》的美妙乐曲去打动飞鸟,那是没有用的!”于是孔子改派一个养马的人前往。养马人对农民说:“你不在东海耕种,我也不在西海旅游,今此相遇,我的马能不伤害你的庄稼吗?”农民听后转怒为喜,遂解马给了孔子。人们各自以同类相通。在山乡野人面前大谈诗书之理,这正是腐儒误国误民的根源所在。养马之人的话固然很好,假使改换子贡去说,那位农民照旧不肯还马。什么原因呢?儒生与农民气质不同,外貌不同,他们的精神自然相差甚远。问题是孔子起先怎么不派养马人去,而是让子贡前往?假若先派养马人去,子贡心中不服。只有子贡被顶撞之后,养马人的妙用才能最大可能地发挥出来。圣人能通晓人情,从而使每个人的长处全部发挥出来。而后来人却以各种法令束缚人,以资格大小限制人,还指望某个人什么都通,这样的用人方法,天下之事又怎能办好呢! 选押伴使 三徐名著江左,皆以博洽闻中朝,而骑省铉尤最。会江左使铉来修贡,例差官押伴,朝臣皆以词令不及为惮。宰相亦艰其选,请于艺祖。艺祖曰:“姑退,朕自择之。”有顷,左传宣殿前司,具殿侍中不识字者十人以名入,宸笔点其一,曰:“此人可。”在廷皆惊。中书不敢复请,趣使行。殿侍者莫知所以,弗获已,竟往渡江。始铉词锋如云,旁观骇愕,其人不能答,徒唯唯,铉不测,强聒而与之言。居数日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