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宋玉与宜城》导读
文史专辑《宋玉与宜城》导读
程本兴 姚守亮
近日,由中国屈原学会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屈原学会宋玉研究会会长、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孔子与儒家文化研究所所长、光明文学遗产研究院(由光明日报社与北京语言大学联合建立)常务副院长、光明日报文学遗产专刊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方铭先生作序,中国屈原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宋玉研究会副会长、湖北文理学院特聘教授、宋玉研究所首任所长程本兴先生主编的文史专辑《宋玉与宜城》,已由中国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全书约70万字,还配有精美的彩页。
如此洋洋洒洒,这部书稿到底写了些什么内容,有哪些可圈可点的看点呢?先读一下方铭先生的精彩序言吧——
《宋玉与宜城》一书,无疑寄托了程本兴先生和他的作者队伍对宋玉和宜城的深厚感情。全书紧紧围绕着“宋玉与宜城”这一中心论题,起承转合,阐述了宋玉作为宜城人的文献根据,论述了宋玉在中国文学上的地位。同时,作者在论述过程中,把学术性和通俗性结合在一起,便于普通读者阅读。该书还记录了宜城市有关宋玉研究的学术动态和成果,以及相关文艺创作及组织宣传等活动的事实,体现了宜城人为维护并传承宋玉文化所作的贡献,这可以看作是有关宋玉研究、传播的第一手资料。可以说,该书系统、全面、具体地反映了湖北省宜城市自1990年以来开展有关宋玉的学术研究、文艺创作和组织宣传等活动的具体情况,集学术性、记实性和普及性于一体,具有体例创新、雅俗共赏和鲜明的区域文化特征,是一部宜城与宋玉关系研究的集大成的著作。
接下来,读者诸君不妨静下心来,展读全书——
第一章 宋玉故里在宜城 宋玉本是宜城人
关于辞赋家宋玉,《史记》、《韩诗外传》、《新序》、《汉书》、《楚辞章句》、《襄阳耆旧记》、《水经注》等著作都有零星的记载,但其故里何在,宋玉到底是哪里人则众说不一。更何况,在相当长的时期中,各种各样的《中国文学史》教材均未能在正文中具体说明宋玉是何地人。
2013年12月,在中共“十八大”精神指引下,方铭教授主编的四卷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材终于在长春出版社正式出版。这套应运时代需求的大学教材,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暨南大学、山西大学、安徽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20多所高等院校的相关教授历经3年多的时间集体编写、反复斟酌才定稿的,应该是具有相当权威性的。而“教材”,是正确知识和技能的载体,具有公认的稳定性、权威性和传播性。正是在这套大学教材第一卷(先秦文学和秦汉文学)评介宋玉的正文中第一次明明白白地写出了“宋玉,楚鄢郢(今湖北宜城)人”。这一权威性结论的根据是什么?因为教材的体例所限,书中未能全面解释。而宜城本土文史研究者们,经过长期的爬罗剔抉
一是古代典籍的记载。一般说来,距离古代人和事的时间最近的典籍,是最可靠、最可信的。于是研究团队就从已知的最早记录宋玉是何地人的典籍中实录了历史学家习凿齿和地理学家郦道元的记载,他们是战国末期之后不久的人;而习氏还是距离宜城只有几十里的襄阳人;郦氏则是特别注重实地考察亲自到过古代襄阳、宜城、南漳、保康一带的实证家。此二位不约而同的表述,当是毋庸置疑的。接着,编者还以时间为序实录了一些重要古籍的记载请读者过目。
二是已知文物的印证。文物,是历史的活化石。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落叶归根”的传统习俗;一个人即使客死异地他乡,其亲属、同僚或后人也要将其尸骸或衣冠遗物运回家乡住地安葬。因此,古人的坟墓、墓碑和守墓人的住宅所在,当是其故里的重要标志。目前,国内已知的宋玉墓和墓碑,其实只有一处,就座落在宜城境内城关南郊。编者在本书开头中公示了宋玉墓碑的照片;本章进一步实录了墓碑的主要文字,以为实证。
三是民歌民谣的流布。民歌民谣是民众有感而发的真情实意的反映,代代相传,具有重要的价值。编者实录了宜城南郊一带的有关民间歌谣,纪念同乡先贤宋玉所表达的深情,亦为不可或缺的明证。
在学术界,把古代典籍、已知文物、包括民歌民谣在内的民间风俗三者结合起来,进行缜密的科学研究以得出对古代人和事的符合历史真实的结论,被公认为“三重论证”法;其最终判断是客观、务实、负责、可以向社会公布的。显然,大学《中国文学史》教材编委会的方铭先生等同仁及其导师、先辈们是反复进行了“三重论证”,才肯定宋玉是湖北宜城人的。
四是近代、现代、当代知名学者和有代表性的文学“三史”(区域史、断代史、通史)、方志及文史工具书的论述。为了进一步说明上述结论的正确无误,编者尽力查阅了自1840年以来知名学者在谈及宋玉故里在宜城、宋玉是鄂宜城人方面的论述,并实录了其中的一些内容。其中,当今著名国学大师李学勤先生是我国夏商周断代史课题组首席专家、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清华简”课题组首席专家兼负责人。他关于宋玉故里在宜城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