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资源枯竭型城市遭遇困境的分析―以湖南省冷水江市为例.docx

对资源枯竭型城市遭遇困境的分析―以湖南省冷水江市为例.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资源枯竭型城市遭遇困境的分析―以湖南省冷水江市为例

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困境的分析--以湖南省冷水江市为例李娈琼(地理与生物信息学院 南京邮电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46)摘要:通过对资源枯竭型城市冷水江市的发展背景、发展历史、现在的经济、社会、环境等条件进行研究和概括,发现处于资源型城市发展中后期存在的问题主要为环境恶化、资源枯竭导致的经济下滑以及引发的社会失业人员的增多,社会保障等突出问题。并提出了进行城市转型升级、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改变城市功能定位、改善产业结构等建议。关键词:冷水江;困境;资源;枯竭研究背景及意义资源型城市(Resource-BasedCity)是我国重要的城市类型, 一般指依托于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自然资源, 并以资源的开采和初加工为支柱产业的具有专业性职能的城市,它因当地资源的开发而兴, 并在一段时期内主要依靠资源采掘支持整个城市经济发展[1]。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资源枯竭城市转型问题是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都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的突出问题,例如德国鲁尔矿区和法国洛林矿区。近代以来,在工业化大潮兴起的同时,对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开采带动了人群的聚集和城市的形成,众多依靠资源开发兴起的城市,在区位上处于严重劣势,经济发展存在严重的二元结构倾向。而从资源型城市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基础设施亟待完善,资源过度开发造成的环境污染、经济发展结构单一是其面临的共性问题[2]。依赖城市资源兴起的资源型城市大都为不可再生资源,在数十年的开采之后,资源严重枯竭。该种资源已严重不能满足该城市发展的需要。故而对资源枯竭型城市在资源枯竭后面临的经济、社会、环境问题都十分值得我们研究。在资源枯竭型城市寻求转型路径时不可避免的也会遇到许多的问题,该类问题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2.研究现状2.1国内研究现状国内的对资源型城市的研究经历了一系列发展的过程。经历了生产力布局研究、工矿城市研究、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三个阶段。目前已形成了以转型研究为主、多学科、多角度的资源型城市研究。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马清裕就已经从区域角度研究资源型城市布局的成果[3]。张耀军对按照矿业类型划分的八类矿业城市发展现状进行比较,分析得出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问题主要表现为经济效益差、财政收入低、基础设施薄弱、职工工资低、利用外资能力差、生态环境恶化、失业等社会问题突出等方面[4]。汤建影等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GPCA)对.1990 -1999 年中国矿业城市发展轨迹及其分析发现资源型城市之间也有发展差别, 城市发展状况沿着石油类、综合类、金属类、煤炭类的顺序逐渐劣化[5]。城市经济属于中观经济层次,中观层次的城市经济转型,必然涉及产业的转型,即从旧的产业结构布局转向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的产业新布局,产业转型是城市经济转型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6]。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摆脱经济对资源的依赖,产业延伸模式只是一个中间过渡模式,产业延伸更新的复合模式才是最终的解决方案[7]。刘吕红通过富荣盐区城市变迁的分析认识到资源型城市的转型过程中, 城市的空间分布、生产技术、制度、运销市场、社会环境等是影响的主要因素[8]。吴奇修认为资源型城市竞争力重塑与提升的系统工程有三大支柱, 即经济发展、社会转型、环境改造, 其中产业转型是该系统工程的原始动力[9]。孙平军等从矿业城市生态系统矿业资源型城市脆弱性内涵给予界定[10],李鹤等从矿业城市人地系统进行了研究[11]。又由于资源型城市脆弱性与可持续发展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杨艳茹指出区域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不断对脆弱性进行抑制的以实现区域各方面发展螺旋上升的过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没有脆弱性或者脆弱程度很低[12]。2.2国外国外学者对资源型城市的研究很少。其研究范围由原来的全球环境变化背景下的整体大范围研究转向目前的局部小范围研究。Dobretsov N L 和PokhilenkoN P.从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对俄罗斯的资源型城市进行了研究[13]。Bebbington A等也对从矿产资源的对资源性城市进行了研究,不多该学者的研究更注重于该城市的未来发展趋势与转型[14]。Li H、Long R从政府的角度研究了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中国政府所做的努力[15]。Azcue J M从环境角度研究了缓解和保护环境的措施对矿产开采活动的影响[16]。Pegg S分析了资源型城市因矿产区矿物资源的枯竭引起的由理论向实际的矿产区经济发展的改革[17]。国外学者还针对资源型城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许多的模型进行研究。Kates R W等提出的风险-灾害模型(RH)[18]、Blaikie P等提出的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AR)[19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