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101大楼·抗震结构分析台北101是一栋蕴含高科技的现代化大楼.doc

台北101大楼·抗震结构分析台北101是一栋蕴含高科技的现代化大楼.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台北101大楼·抗震结构分析 台北101是一栋蕴含高科技的现代化大楼,其工程结构复杂先进。因为台湾于地震高发带,所以我会具体介绍101的抗震设计。可以毫不惭愧的说:101的抗震设计是设计第一的。 1.先进技术带来完美结构 三大功能规划是安全、防灾、质量,并以前瞻设计的建物自动化、办公室自动化、通讯自动化使本建筑成为高科技汇集点。 超高标准抗风制震设计 我们以远超过建筑法规高层建筑的10倍防震标准,1000年回归期的耐震强度设计,实际可承受2500年一遇之10级以上大地震,在抗风设计上则可承受相当于17级以上之强烈台风。地质钻探侦测也证实信义路毫无断层通过。另外采用先进制震设备,800吨抗风制震,风阻尼器,自动计算摇晃幅度、自行调整移动方向,确保大楼内人员之舒适性。 专业严谨结构设计 每 8层建构为一组,自主构成的空间,使超高层大楼的结构,如一栋11层的组合建筑,提供最大稳定度。以八大巨型钢骨梁柱为骨干,围绕周边,兼具强度及韧性。并采用远超过一般建筑要求之一万磅高性能混凝土,强化建筑结构。 多重防灾安全系统 大楼每层均设置安全避难走道。每8层设置先进观念的安全舱、防火避难室及避难阳台。采用不燃无烟材料装修,消防专用蓄水池、灭火排烟设备、无线电通信设备,并设置最新侦测警报系统与安全多回路系统。三重防灾的隔绝系统、烟控系统及避难系统,提供完整迅捷的防灾避难设备。 无障碍、最高速的沟通 最先进宽带网络、超时代性的信息流量容量,能提供本大楼使用者每人可达1000Mega Bite的网络频宽。双系统、双备援、多路由光纤骨干配送到户,附加微波传送及卫星传送系统,网络通讯绝不中断在楼层上下交通方面,采用全世界最高速的双层电梯系统,除考虑安全与舒适性之外,确保人员输送之最佳效率。 2.具体工程结构  台湾位于地震带上,在台北盆地的范围内,又有三条小断层,为了兴建台北101,这个建筑的设计必定要能防止强震的破坏。且台湾每年夏天都会受到太平洋上形成的台风影响,防震和防风是台北101两大建筑所需克服的问题。为了评估地震对台北101所产生的影响,地质学家陈斗生开始探查工地预定地附近的地质结构,探钻4号发现距台北101 200米左右有一处10米厚的断层。依据这些资料,国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建立了大小不同的模型,来仿真地震发生时,大楼可能发生的情形。为了增加大楼的弹性来避免强震所带来的破坏,台北101的中心是由一个外围8根钢筋的巨柱所组成。   但是良好的弹性,却也让大楼面临微风冲击,即有摇晃的问题。抵销风力所产生的摇晃主要设计是阻尼器,而大楼外形的锯齿状,经由风洞测试,能减少30-40%风所产生的摇晃。 台北101打地基的工程总共进行了15个月,挖出70万吨土,基桩由382根钢筋混凝土构成。中心的巨柱为双管结构,钢外管,钢加混凝土内管,巨柱焊接花了约两年的时间完成。台北101所使用的钢至少有5种,依不同部位所设计,特别调制的混凝土,比一般混疑土强度强60%。调质阻尼器   为了因应高空强风及台风吹拂造成的摇晃.大楼内设置了“调谐质块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又称“调质阻尼器”),是在88至92楼挂置一个重达660公吨的巨大钢球,利用摆动来减缓建筑物的晃动幅度。据台北101告示牌所言,这也是全世界唯一开放游客观赏的巨型阻尼器,更是目前全球最大之阻尼器。   防震措施方面,台北101采用新式的“巨型结构”(megastructure),在大楼的四个外侧分别各有两支巨柱,共八支巨柱,每支截面长3公尺、宽2.4公尺,自地下5楼贯通至地上90楼,柱内灌入高密度混凝土,外以钢板包覆。2高为 7.4cm/sec,均已超出台湾相关法规所建议的 5cm/sec,因此基于舒适度的需求,本大楼必须有额外的阻尼系统或消能装置以减低塔楼受风时的摇晃程度,经提出多种减振装置之评估后,选择调质阻尼器(TunedMassDamper)以解决风力舒适性的问题,而随着大楼受风力而摆动的钟摆式调质阻尼器同时成为建筑师空间表现的另一项特点,调质阻尼器设置的位置与造型配合建筑空间的规划而于 87~92层间设置球形质量块,图 2及图 3为风阻尼器设置位置及其基本构造图,类似单摆之被动式调质阻尼系统系由 8组 φ90mm的高强度钢索透过支架(Cradle)托住球体质量块的下半部,而将 660t的载重悬吊支承于 92层结构,支架周围并设置 8组主要油压式阻尼器(PrimaryViscousDamper)以达到消能减振之目的,直径约为 5.5m的球体质量块共由 41层厚度125mm之圆形钢钣分片吊装至 87层后电焊组合而成各层钢钣之直径则配合球体形状呈约 2.1~5.5m之尺寸变化。此外为避免大风及大地震作用时质量块摆幅过大,87楼夹层楼板上方另外使用缓冲钢环(Bump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