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资环).ppt

  1. 1、本文档共10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绪论(资环)

教材:陆景陵,胡蔼堂主编.植物营养学(上、下册,第二版).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参考书籍: 1.廖红,严小龙编著.高级植物营养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彭克明,裴保义.农业化学总论.北京:农业出版社,1980 3.史瑞和等编著.植物营养原理.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土壤学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中国农业科学》等 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等相关网站 2004年,中国人均耕地面积1.41亩,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1952年人均2.8亩)。预计15年后人均耕地面积会降到1亩以下。 2008年中国耕地面积18.26亿亩,过去1年净减少29万亩。预计6年后,中国耕地面积将跌破18亿亩底线。 我国古代稻、麦产量变化情况 肥料:提供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或兼有改变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功能的物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对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不断提高土壤肥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肥料分类: 按来源分:无机肥料、有机肥料等 按元素分:氮肥、磷肥、钾肥等 按养分多少分:单质肥料、复合肥料等 按养分有效性分:速效肥料、缓效肥料、长效肥料 按肥料状态分:固体肥料和液体肥料 二、植物营养与肥料的发展概况 (一)肥料的发展 早在西周(公元前11世纪至8世纪)时期,我国的劳动人民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利用天然绿肥。 人工栽培绿肥最早见于西晋郭义恭的《广志》(公元3世纪)。 在施肥技术上分基肥与追肥,早在西汉的《氾胜之书》(公元前1世纪)中以有详细的叙述。清朝有人将肥料分成十类, 在施肥方法上又提出“时宜”、“土宜”和“物宜” 。 60年代前的有机肥与氮肥配合阶段, 60年代的有机肥与氮、磷化肥配合施用阶段 70年代中期以后的有机肥与氮、磷、钾、微量元素肥料配合施用阶段。 此后又经过20年的发展,大量元素肥料的平衡施用并没有完成解决,例如钾肥不足和土壤钾素亏缺的问题日益突出。 同时微量营养元素(硼、锌、钼、锰等)和中量营养元素(硫、钙、镁)对作物的增产作用日趋明显,其需求呈增长之势。 近20年来植物营养学的发展趋势: 在重点研究植物营养生理和生化的同时,加强了植物营养生态学的研究,注重把植物、土壤、大气考虑成一个整体系统来研究。 研究植物营养元素平衡的同时,注意研究农产品品质与动物和人类健康的关系,加强食物链中营养元素的研究。 注意研究阶段营养和离体研究的同时,倍加重视植物整个生命周期、植物活体、整体营养功能的研究,无损伤测定、活体测定、田间原位原态测定大量应用于植物营养研究,研究结果更接近实际。 无土栽培进入生产阶段,在蔬菜和花卉栽培上应用。 建立了一大批长期肥料试验站,获得了大量有关基础数据,阐明了土壤养分生物有效性中若干重要问题。 在养分吸收机理方面取得重大进展,1991年NeherSakmann 离子通道的研究成果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奖。 注意研究营养元素对植物细胞核器官形态结构,生化过程(包括酶活性、代谢产物)的影响,以及营养元素在细胞核亚细胞水平上的分布,为阐明营养元素功能和丰缺的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 更加注重野生植物营养的研究,希望从中找到抗逆性强、植物营养性状优良、丰产性能好的优良品种资源。 注重根际微区的养分数量、生物有效性和转化利用,以期阐明土壤营养的本质。 对营养元素的运输和功能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加强了元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营养效应及其对作物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 在深入研究矿质营养的基础上,加强了植物有机营养的研究。 施肥发展到平衡施肥,及结合3S技术的精准施肥。 大量利用微生物技术处理有机物质,有机肥料的生产和施用向综合性、无害化、有效化、简便化发展。 化学肥料生产和施用量提高,品种增加,向高浓度、复合化、液体化、缓效化发展。 加强生物肥料的研究。 叶面肥料的应用。 施肥与土壤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 草地、森林、苗圃、园林等植物的施肥基本形成制度,利用飞机在草地、森林上喷洒化肥已不少见。 三、植物营养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由于人类在土地上种植作物并把这些产物拿走,就必然会使地力逐渐下降,从而使土壤所含的养分将会愈来愈少。因此,要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拿走的全部东西,不然,就难以指望再获得过去那样高的作物产量,为了增加产量就应该向土壤施加灰分。” 养分归还学说(theory of nutrient returns) 最小养分律 作物产量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所控制,作物产量的高低则随最小养分补充量的多少而变化 注意: (1)最小养分是指土壤中有效养分含量相对最少的养分。 (2)最小养分是可变的。 (3)补充最小养分时,还应考虑土壤中对作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其他养分元素之间的平衡。 磷 钾 氮 钙 镁 锰 硼 其 它 硫 锌 钼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