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菌膜形成突变株的筛选 Screening of Listeria Monocytogenes Mutants on Biofilm Formation.pdfVIP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菌膜形成突变株的筛选 Screening of Listeria Monocytogenes Mutants on Biofilm Formation.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菌膜形成突变株的筛选 Screening of Listeria Monocytogenes Mutants on Biofilm Formation

第9卷第2期 中国食品学报 V01.9No.2 2009年4月 JournalofChineseInstituteofFoodScienceand 009 Technology Apr.2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菌膜形成突变株的筛选 马瑜丹1 朱欣娜1 龙 飞- 史贤明1,2 (1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食品科学系陆伯勋食品安全研究中心 上海200240 2上海食品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201203) 摘要通过对功能和调控基因的研究,探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茵茵膜的形成机制.建立防治该细茵污染食品 的方法。使用电转化的方法,将携带转座子Tn917的质粒pTVI—OK转化到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茵中.诱导转 座,获得l880个突变株,加上前期构建的突变株,使突变库增加到2200株。使用96孔细胞培养板对随机挑选 的1000余株突变株进行茵膜培养,结晶紫染色后测‰值。以此值作为茵膜形成量的筛选依据。最终挑选出 茼膜形成能力变小的突变株8株,目标突变获得率约8%0。对筛选的茵膜形成量变小的突变株进行荧光显微观 察,证实该8株突变株茵膜形成能力弱于野生茵株。通过PCR验证,这8株突变株的基因组中插入了Tn917.这 可能是它们的表型发生变化的原因。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茵Tn917茵膜 文章编号1009—7848(2009)02-001l_0r7 菌膜是细菌在自然界存在的一种重要方式【ll。 的与细菌菌膜形成相关的基因主要有编码胞外多 细菌附着于固体表面或气液交界面,粘连形成膜 糖、细胞运动能力相关蛋白等的基因及其调控因 状结构,并形成具有强大生存能力的群落,使细菌 子.如表皮葡萄球菌的/ca操纵子161.肠球菌表面蛋 对抗生素、消毒剂以及免疫系统等的抵抗力较游 白esp基因171;编码细胞间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的基 离状态强121。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是目前世界公 因,如变形链球菌com基因(群体感应信号系统)嘲, 认的四大食源性致病菌之一。因其强致病性和高 v/cRK基因(vicRK信号传导系统)唧。依赖于酰基 死亡率131而成为食品安全的关注对象。单核细胞增 丝氨酸内酯或缩氨酸的菌种内群体感应的luxS 生李斯特菌能在多数固体表面形成菌膜141.菌膜状 基因【lq等。目前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菌膜形 态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有更强的抗逆性.这 成相关基因的研究主要是验证一些已知功能基因 就使常规的杀菌方法难以对其有效杀菌.从而导 在其菌膜形成中的作用.如luxS基因【--一-2】和agrB. 致食品污染151。同时,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菌膜 DCA操纵子i131。 还可能是其它致病菌及腐败微生物的藏身之地.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是革兰氏阳性的短小 细菌间的群落互感效应使得多种细菌能够协同共 杆菌,在构建突变时.可以使用在革兰氏阳性菌中 生,从而增加了食品加工环境以及食品本身被污 自主复制的温敏型质粒pTVl一OK。常见的质粒转 染或再污染的风险,甚至引起食物中毒。 化方法有原生质体转化法和电转化法等。陈永辉11田 细菌菌膜的形成受基因的调控。目前已确定 采用的原生质体转化法构建突变株库,操作步骤 较为繁琐。本文为达到较好的扩充突变株库的目 的.使用电转化的方法获得转化子,再诱导阳性转 收稿日期:2008-04—27 化子携带的转座子Tn917转座.达到阻断基因的 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06BAK02 目的。期望通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8zhuanq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