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里画外说梅花.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画里画外说梅花   The plum blossom, which is known as the meihua, is one of the most beloved flowers in China and has been frequently depicted in Chinese art and poetry for centuries.The plum blossom is seen as a symbol of winter and a harbinger of spring.The blossoms are so beloved because they came to symbolize perseverance and hope, but also beauty, purity, and the transitoriness of life.When tracing back to Chinese painting development history, you can easily see that the plum blossom are the most frequent objects among bird-and- flower paintings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poems.Therefore, the amount of artists specializing in the unique cultural symbolism are also very large, some of which have mad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rtistic form and Zhang Jianxin is one of them.   为什么众多楼堂馆所和家庭显要位置都会悬挂梅花?为什么自古以来帝王将相、文人雅士咏梅颂梅,以梅花为题材的文化艺术创作经久不衰?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梅花,甚至用“梅”字命名勉励人生呢?因为,梅花是中国文化与中国精神的象征。梅花自然形态的美、精神象征的美,足以打动人心!   纵观中国绘画史,早在南北朝时期,梅花便已入画,并很快成为花鸟画中最常见的题材之一,被广为传播与称颂。从唐王李世民“送梅余雪尽,迎岁早梅新”的联句,到当代伟人毛泽东的咏梅诗,留下的咏梅佳作不计其数,仅《宋全诗》《宋全词》中就有5820首。梅花在国人心中的影响地位可见一斑。   雨入花心自成甘苦,水归器内各现方圆。历经千年的梅画,姿韵百态,气象万千,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面貌,耸立起座座艺术高峰。宋代的赵佶、马麟、佚名等以勾勒色法所作梅花,僧人仲仁以水墨法开创梅画之新格,杨无咎、汤正仲的白描晕染梅花,使质感更为显突;元代梅圣王冕画梅,繁花密枝,千丛万簇,别开生面;明代陈宪章、王谦等人传承了王冕的画风,更注重了画面构成的丰富性;清代的罗聘、金农、李方膺、汪士慎、赵之谦、吴昌硕等画家,由小写意向大写意发展,并以书法用笔入画,各成自家风貌;现代画家徐悲鸿、齐白石、董寿平、关山月等,笔墨追随时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勇于创新,推动了写意梅花的繁荣发展。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到画梅,每个时代都有一批高手名家,且有各自的艺术成就。从宏观脉络看,中国画都是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又在发展中传承。时代的进步为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机遇,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响和推动了艺术的创新。一方面,透视、光影、几何等原理被绘画广泛吸纳应用;一方面,抽象派、印象派、意象派、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等西方绘画思潮对中国画的冲击影响,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多元化的审美需求日益显突,对画家和作品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因此,近几年我一直在思考,笔下的梅花如何“改造升级”画出新意!   首先,我将唐宋以来,尤其是近现代梅花绘画的发展历程和艺术成就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其次,对梅花文化的传承与本质做了一些考证;同时,也对西方美术做了一点研究和分析,并在中国画的创作中融合西方绘画元素进行尝试,使自己的作品面貌有了一些新的变化。然而,我的梅花是中国画,一旦缺失了笔墨,梅花也就失去了生命。为了把梅花精神和特有张力表现出来,近年来我在继承传统技法上进行了创新,大胆吸收了西洋画法和现代手段,使得梅花作品画面更加厚重,内涵更加丰富,视觉效果更强,   中国人自古以来喜爱梅花,把她视为“嘉卉”、“尤物”,称其为“报春、迎春、五福、吉祥”之花。梅花有着奇特的生命现象和顽强的生存能力,她在严寒中迎风斗雪、傲然开放、唤醒百花报春天下的精神品格,激励着人们不畏艰难,自强不息,努力追求和实现美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