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民间采风去——了解绿春哈尼文化活动课.doc

到民间采风去——了解绿春哈尼文化活动课.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到民间采风去——了解绿春哈尼文化》活动课教学设计方案 绿春县大水沟中学 郭宪兰 课题名称 《到民间采风去——了解绿春哈尼文化》活动课 科  目 语文 年 级 :八年级(下) 班 级:93班 学情分析 绿春居住着哈尼、彝、瑶、傣、拉祜、汉等民族,全县2万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占98.2%,其中哈尼族人口占88.2%,是全国哈尼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份。县城倚靠“阿欧滨”宗教文化圣地,“都玛简收”的神话传说在这里广为流传,哈尼族传统的“扎特特”(十月年)、“扎扎”(六月年)、“昂玛”(祭寨神)等节日和“”、“乐作舞”、“棕扇舞”等歌舞成为人们体验哈尼文化的有效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地方民俗文化,学会欣赏地方民俗文化,增强保护地方民俗文化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通过让学生搜集资料、整理信息、课堂展示、作文训练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分析加工资料的能力。 3.把农村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乡土资源引进语文课程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让语文课程大放异彩,让学生形成大语文观——生活之中处处是语文。 活动导入 哲学家们常说:于一滴水中见大海,于一粒沙中见宇宙十月年、六月年、祭等)乐作舞棕扇舞 一、小组汇报活动 主持人台词提示:绿春,这是一个哈尼族居住最集中的家园,是国务院创制哈尼语言文字时确定的标准音所在地,是考究哈尼族文化的理想基因库,誉为“哈尼家园”。这里,积淀了厚重的哈尼民族风情,一个个独特的节庆文化异彩纷呈,让你如痴如醉;这里,一个个神秘的故事传说代代相传,让你感受到绿春的古老与神秘,这里的阿倮欧滨是哈尼人心中的圣地,至高无上的神坛;这里,饮食文化风味独特,不用说荣获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记录、堪称天下最长宴席的“哈尼十月年长街宴”,仅仅是那香辣可口的蘸水,别具风味的竹筒饭、焖锅酒、玛玉茶,让你回味无穷。服饰文化五彩缤纷,众多哈尼族支系服饰艳丽多彩、琳琅满目,而且极具文化内涵。这里,歌舞文化多姿多采,哈尼族的《同尼尼》、《棕扇舞》以及天籁般的山歌、民歌,让你心明神静。这次大家到民间去采风,一定收获颇多。现在,就有请各调查小组汇报、展示他们的劳动成果。 1.第一小组阐述绿春哈尼语言文字的特点及使用现状。 2.第二小组畅述绿春哈尼族古朴而神秘的节日文化。 3.第三小组趣谈绿春的哈尼族婚嫁丧葬习俗。 4.第四小组讲述绿春哈尼族宗教文化中的相关神话传说。 5.第五小组畅谈哈尼饮食、服饰文化并展示服饰图片。 6.第六小组高歌哈尼族民歌,欢跳哈尼族舞蹈。 二、写作:以“闲话哈尼文化”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1.写与自己调查相关的内容,可以是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2.可以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来表现自己对哈尼文化的理解。 活动评价 评选活动中表现出色的个人及小组并颁奖 活动评价表: 小组 评价形式 评价项目 学生自评 学生互评 教师评价 总 分 调查设计 资料收集 板 报 成果汇报 写 作 参考文献:1. 《生态绿春》 中共绿春县委宣传部 云南民族出版社 2006年10月第一版 2. 《话说红河——绿春》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9年10月 3. 《阿倮欧滨论坛》(上)(下) 绿春县文联 云南民族出版社 2008年9月 4. 《绿春县志》 云南绿春县志编纂委员会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2年8月 5.《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八年级 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年9月第2版 3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