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尔万古力-毕业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谢尔万古力-毕业论文

2010届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物质抗磁性与顺磁性的经典理论 学 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2006级物理实验班 学生姓名:谢尔万古力·吐尔逊 指导教师:努尔拉 副教授 答辩日期:2010年5月15日 新疆师范大学教务处 目 录 1 引言 1 2 物质磁性的研究历史 1 2.1 Faraday和Weber的抗磁性研究 1 2.1 Faraday和Weber的抗磁性研究 4 3物质的抗磁性与顺磁性的经典理论 5 3.1 Gurie定律及其理论解释 5 3.2 王小林的抗磁性经典统计解释,抗磁性研究 6 3.3 抗磁性与顺磁性的经典理论 8 参考文献: 14 附 录 15 致 谢 16 物质抗磁性与顺磁性的经典理论 摘要:自然界所有物质的本质就是磁,磁的本质就是电.这两种科学同步发展起来的.物质的抗磁性与顺磁性的研究在科学研究领域中很重要的题目之一.在教材中对此研究进行较浅的讨论,在本文中阐述抗磁性和顺磁性的本质及对抗磁性进行较为深刻的研究. 关键词:抗磁性;顺磁性;磁矩;磁化率 1 引言 物质的种种宏观性质必然涉及构成它的微观粒子的行为.微观粒子所遵守的量子规律与宏观物质的规律是完全不同的.在量子力学尚未诞生之前的经典电子论,采用经典理论和经典方法来处理微观现象。 2 物质磁性的研究历史 磁性是物质的一种基本属性,中国是最早研究磁性现象的国家之一.在远古时代 ,人们就发现了天然磁石吸引铁的磁现象. 11世纪初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第一次记载了指南针的制作和作用.沈括还首先发现了地磁偏角.12世纪初,我国已有指南针用于海航的明确记载. 最早对磁现象进行系统研究的西方人是13世纪的P.Peregrines,比沈括晚了200多年首先引进了“磁极”的概念.Peregrines总结出“异性相吸,同性相斥”的特点,这比电的对应现象的发现要早四个多世纪. 2.1 Faraday和Weber的抗磁性研究 1778年A.Brugmans最早发现铋被磁极排斥,但当时这一发现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1872年,Le Baillif再次报导铋和锑被磁极排斥的现象.在Faraday之前的物理学家虽然发现了抗磁现象,但不知道进一步应该做些什么,怎样从这种新现象中发掘出新东西.Faraday在解释抗磁现象时,假设抗磁体与顺磁性一样,在磁场中会感应出磁性,并产生南北两种极性.抗磁体与铁磁体区别在于,两者感应出来的“极性”正好相反. Faraday认为,当螺线管中的电流所产生的磁场作用于铁磁体时,其中感应出的电流方向与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一致,故被吸引;当磁场作用于抗磁体时,其中感应出的电流方向与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相反,故被排斥. Weber在1848-1855年间也研究过抗磁体,Weber的抗磁理论是建立在Ampere的电动力学基础上的.Weber认为,物质内的分子电流不受任何阻力,可以把分子看作是理想导体.Weber假定,抗磁体的分子内并不存在原始电流,但存在某些无电阻的电流通道.如图2-1所示,Weber考虑一环形通道,其法线方向为,包围的面积为.当外磁场从0增加到时,在环中因感应而产生的瞬间电动势为 (2-1) 式中是环的自感系数,是外磁场与之间的夹角.由电路方程, 图2-1 (2-2) 上式等于零是因为电路的电阻.积分,得 (2-3) 当即无外磁场时分子为原始状态,是分子的原始电流,已假定分子不存在原始电流,即,故上式变为 (2-4) 式中是加磁场后在环中感应出来的瞬时电流.由电流产生的相应磁矩为 该磁矩在磁化方向(即方向)的分量为 (2-5) 在分子中存在其他导电环,他们的法线的取向各不相同.假设各导电环的空间取向均匀分布,导电环中感应电流的磁矩在垂直于磁化方向(即垂直于方向)的投影之和应为零(即各之和为零,各之和为零),因此,单位体积内的总磁矩 (即各之和).由于各中的的大小各有不同,求和的结果可用平均值表示,为 (2-6) 式中是在立体角内的平均值,为 (2-7) 故磁化强度为 (2-8) 磁化率为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