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病句-详版.ppt

  1. 1、本文档共8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辨析病句-详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结构混乱 结构混乱就是句子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没有处理好,不符合语法规范的语病。结构混乱也是高考试题中经常考查的内容,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 一、结构混乱类病句分类讲解 1.句式杂糅 即人们在说话、写文章时不注意,而把两种不同的句式生拼硬凑在一起,造成句子结构混乱的语病。句式杂糅是颇受命题人青睐的一种病句类型,综观2010年各地高考试题,全国卷Ⅰ、新课标全国卷以及山东、四川、湖南、天津、辽宁等省区都针对此类型设题,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 【病例1】 (2010·全国卷Ⅰ,第3题,A项)大师的这段经历非常重要,但流传的说法不一,而所有的当事人、知情人都已去世,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句式杂糅,“采用……”和“以……为准”杂糅,可改为“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的说法”或者“我们斟酌以后拟以大师儿子的说法为准”。) -: 2.藕断丝连 一句话的结构已经完整了,却把这句话作为后一句话的开头,这样就出现了不恰当的合并。 【病例2】 (2009·山东高考,第5题,C项)房地产市场之所以陷入长达一年的萧条,除了市场周期性调整的因素外,还在于部分开发商追求暴利,哄抬房价,也是泡沫加速破裂的重要原因。(本句“还在于……也是……的重要原因”因藕断丝连而导致结构混乱,可删去“也是泡沫加速破裂的重要原因”。) -: 3.中途易辙 前面一句话说了一半还没有说完,忽然另起炉灶,又去说另一句,造成前后脱节。 【病例3】 (2010·天津高考,第4题,A项)天津东临渤海,华北诸河汇流海河,东流出海,是沿海各省通往京城和华北腹地河流交通的枢纽。(犯了中途易辙的错误,整句主语应为“天津”,但在叙述中却成了“华北诸河”,可以将中间句子修改为“是华北诸河汇流海河,东流出海之处”。) -: 4.反客为主 是把上半句主语以外的成分用来做下半句的主语,造成纠缠不清。 【病例4】 我国水墨画的主要成分是墨,加以清水,在宣纸上浸染,互渗,通过不同浓淡反映不同审美趣味,被国人称为“墨宝”。(句子的主语应是“水墨画”而不是“主要成分”,因此应把“水墨画”后的“的”字移至其前。) -: 5.结构含混 【病例5】 真人真事的创作方法,近几年来曾提倡过,而且产生了许多写真人真事的作品。(“产生许多写真人真事的作品”可以算是无主句,也可以用“创作方法”做主语,可将上半句改为“近几年来曾提倡过真人真事的创作方法”。) -: 二、结构混乱类病句修改应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句式杂糅造成结构混乱的特点主要是把表达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杂糅在一起。如果感觉语句不通,就检查不通的句子是否用了两种讲述的句式,改换或去掉一种后句子是否通顺。 例如:(2010·四川高考,第4题,D项)灾后重建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原因:一是十八个对口援建省市支援的结果,二是灾区干部群众自力更生所取得的成绩。(“……的原因:一是……的结果,二是……所取得的成绩”,很明显属于句式杂糅,因此应去掉“的结果”和“所取得的成绩”。) -: 2.话题转换造成结构混乱的主要特点是陈述未完,其陈述对象却发生改变,出现“前言不搭后语”的情况。这类情形下应检查句中的主要动词,确定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改换或补充省略的主语或谓语,重新理顺。 例如:一位社员向国家赠献了一枚古代玉佛珠,具有很高的工艺美术价值。(这个句子的主语是“一位社员”,在此句中发出两个动作:“赠献”和“具有”,很显然,第二个动作的发出者不可能是“社员”,而应是“玉佛珠”,因此应在“具有”前加上“它”。) -: 表意不明 表意不明是指因指代不明、归属不明、句子结构不清等造成语句有歧义或费解的语病类型。这类病句主要是指歧义句。所谓“歧义”,就是指语意不明确,对一种语言形式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解释。表意不明产生的原因很多,高考主要针对指代不明、归属不明、句子结构不清造成的表意不明来设题。 -: 一、表意不明类病句分类讲解 1.指代不明造成表意不明 【病例1】 (2010·全国卷Ⅱ,第3题,C项 )对于那些指责这一学说缺乏理论支持、说它不以实验而以先验方式作一般性推理的人,这表明他们对这一学说缺乏深入认识,还没有掌握其精髓。(“这”指代不明,将前半句改为“一些人指责这些学说缺乏理论支持、说它不以实验而以先验方式作一般性推理”。) -: 2.归属不明造成表意不明 【病例2】 本市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杨凡和刘星一起到边疆地区去,参加扶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