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能与其《孤立国》.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屠能与其《孤立国》

书评: 农业经济学创立中的屠能与其《孤立国》 陈 凯 一、《孤立国》简介 屠能所著的《孤立国》,全名是《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发表于1826年,以后几次再版增补。屠能为这部巨著的问世和充实献出了毕生的精力。 屠能发现,生产经营主体所处的经济条件对其至关重要,农产品市场售价和生产成本一定时,决定利润沉浮的主要因素来自运销费。因此,屠能在他的《孤立国》中首先作了一系列的假设,排除了一切影响农业经营的次要因素,从而抓住运销费这个主要因素进行详尽的分析和论证,建立了农业经济学的农业集约度论和农业圈境说这两个互相联系的基本理论。 P=V-(E+T) 式中,P:利润 V:售价 E:生产成本 T:运费 屠能在此书第一篇中假定有一个与世绝缘的完全孤立的国家,全国土地都是同样肥沃的平原。既没有铁路,也没有可以通航的河流,只有马车做运输工具。在平原中心,只有一个城市,作为农民出卖农产品和购买工业品的市场。在离城市极远的地方,则为没有开垦的荒野。 在这样一个孤立国里,唯一的市场在城市,工农业产品只能在这个市场销售。农业经营者从事农业生产,一方面要从城市购买生产资料并支付运销费。另一方面又得把自产的农产品运到市场出售,还得支付运销费。显然,离城市愈远,这两种运销费愈高,对农业经营者愈不利。因此,屠能认为:离市场愈近,农业经营集约度愈高;离市场愈远,交通愈不便利,农业经营愈粗放。由此,得出圈境说,也说是屠能的农业生产区位理论(立地论),后人称之为“屠能圈”。它的大致内容是,由市场出发,由近及远,农业生产方式形成互相衔接,界限分明的图形地带:(一)自由农业(种植蔬菜并用厩舍饲养奶牛,供应鲜牛奶);(二)林业;(三)轮栽农业;(四)谷草农业;(五)三圃农业;(六)畜牧业;(七)狩猎。 屠能在此书第二篇为“孤立国与现实的比较”,他就由假设回到现实之中,指出现实的种种差异性并没有改变其共同性。他的结论是:(一)不存在绝对优越的耕作制,轮栽制与三圃制孰优孰劣,取决于交通位置;(二)不存在绝对合理的经营方法,集约经营与粗放经营究竟谁合理,取决于其经济条件。就静态经营而言,要就地制宜;就动态经济而言,要因时制宜。 二、《孤立国》的产生 社会经济条件 17世纪末和18世纪初,商品经济在德国逐渐活跃起来。在此期间,法国、西班牙所属的尼德兰、捷克、瑞士等国家的几万名新教徒,由于在本国受到天主教的迫害,纷纷移居到德国东部,带来了资金、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普鲁士王国的兴起,也刺激了德国经济的发展。1789年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特别是1789—1793年席卷法国的农民起义,冲破了德国农奴隶制度和行会制度的基础。1792年,法国国民军入侵德国,继而拿破仑对整个德国的占领以及其实行了一系列的资产阶级改革,促进了德国商品经济的发展。1812年拿破仑失败后,1815年德国境内38个小邦成立了德意志联邦。促进了国内统一的商品市场的形成,农产品的商品率逐渐提高。农业生产发展除受传统的种植养殖技术的影响外,越来越多地受外部经济条件的制约。农业经营的问题也逐渐地暴露出来了。 思想理论基础 1738—1770年,约翰内斯?海因里希?冯?尤斯蒂在讲授宫房学中开始触及农业问题。他写了《论欣欣向荣的农业所遇到的障碍》一书。 约翰?贝克曼第一次把农业学说以宫房学中分离出来,并努力赋予农业以科学的根据。1769年发表了他的《德国农业原理》一书,这本书有1769年-1806年共印了六版。此书最后部分的几个短篇中,写了农业经济问题。 阿尔布雷特?泰尔,注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致力于经济与农学关系的研究。他在贝克曼把农业学与宫房学分开的基础上,又把农业技术和农业经济彼此分开,并且按照自己的科学原理发展起来。1809年出版了他的《合理的农业原理》一书,获得了社会公正的科学的农业创始人的荣誉。泰尔是农业学说的奠基人,也是屠能的老师。他为屠能提供了思想基础和为之探索发展的前提。 被人们誉为政治经济学之父的英国人亚当?斯密,1767年发表了一部划时代的巨著《国富论》,后来传入德国,无疑为经济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作者勇于探索的求实精神 《孤立国》的问世,固然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及其思想理论基础,但作者屠能的勇于探索的求实精神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屠能为自己立下了一条规定:“停止好高骛远的追求,竭尽全力以探索实际。”对于一个理论研究者,这是其成功的关键所在。 三、《孤立国》一度遭冷遇的原因 1826年屠能《孤立国》出版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未得到社会应有的重视,其遭到冷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经济的高速发展掩盖了经营中的问题 19世纪30年代,德国开始进入工业革命时期。高速发展的工业加速了农业沿着“普鲁士道路”逐渐资本主义化的进程。一方面,大批破产农民和失业的手工业者构成廉价劳动力的源泉,使工资下跌;另一方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