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2年山东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分析、阅卷感悟及复习对策.ppt

2012年山东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分析、阅卷感悟及复习对策.ppt

  1. 1、本文档共9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2年山东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分析、阅卷感悟及复习对策

    四:触摸高考: 举例说明三:(2012山东 16)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邦认为,“虽然这场双元革命——更精确地说是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作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他强调的是 A.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密切关系B.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C.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界意义 D.政治进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分析:本题以全球史观、近现代史观为视角,考查学生对“双元革命”的深刻理解,即“双元革命”的世界意义。 举例说明四: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两次改革不囿于传统,除旧布新,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面对社会转型,两次改革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各是什么?举例说明。(4分) 【解析】这一问学生要解读出改革前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面临的社会矛盾是什么?必须用史观理念。 【答案】商鞅变法:奴隶主贵族和新兴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北魏孝文帝改革:落后的鲜卑族文化和先进的中原文化之间的矛盾。 史观聚焦六:革命史观(也称阶级斗争史观)     一【考情回顾】 (一)2012年中国古代明清社会转型内容一个(4分),中国近现代史一个(4分)世界史一个(4分) 主观题28题20分 选修内容:改革(10分) (二)07年中国古代:明清社会转型期内容一个(4分);世界史一个:宗教改革(4分);主观题29题近代转型期教育(5分) (三)08年中国古代:明清社会转型期内容一个(4分);世界史一个:新航路开辟(4分)主观题27题近代家庭伦理观的变化(25分)主观题29题近代民族工业、洋务运动、改革开放(11分) (四)09年中国古代:明清社会转型期内容一个(8分); 世界史二个:工业文明、苏联的转型(8分)主观题27题东西方转型对比(思想、科技、教育)(17分) (五)2010年中国近现代史二个:太平天国与近代化、生活城市化(8分)世界史一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4分)主观题27题东西方转型对比(外交)(25分)哥伦布;明清时期的中国;世界市场;历史机遇 (六)2011年中国近现代史二个(4分)民族主义与经济体制改革;主观题27题东西方转型对比(思想)(25分)29题:洋务运动和一五计划(11分) 复习对策三 重视社会转型期(现代史观与传统史观)     二:【中国历史上的重要社会转型期】 (一)春秋战国(公元前5~前3世纪)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二)明末清初(17~18世纪)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三)鸦片战争后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化全面展开;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 (四)过渡时期(1949~1956年)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五)改革开放以来(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复习对策三 重视社会转型期(现代史观与传统史观)     28题第一问(1)“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6分) 【解析】试题给考生的是全新的信息,要求考生结合所学知识,对历史事件做出综合的描述和正确的阐释,在探究推理中得出正确结论。需要根据各时间段严复的主要活动分析相关的时代背景。材料一是反映严复早期经历的一个图表,年代从1867年到1890年,同时图表中还出现了“福州船政学堂”、“北洋水师”“到英国学习轮船驾驶”等提示,稍有常识的考生根据这些信息能够得出洋务运动的结论(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或知识迁移的能力,这一点其实就是经济因素),这一点当然不错,然而仅仅这一点显然是不够分值的,我们知道原因背景类题目的思路是很开阔的,既要考虑到内因,也不能漏掉外因;而内因决定事物的发展,因此内因还要再细分为政治、经济、文化三大基本角度。有了这个全面的思路,再加上准确的史实储备,回答这个问题就是小菜一碟了。 二:28题试题具体分析:     【答案】 (1)A洋务运动兴起(或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或创建海军、兴办新式教育等2条以上具体措施也得2分(从材料中获取信息或人教版内容)B 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或西方列强入侵或中国半殖民至半封建程度加深也得2分 C 西学东渐或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2分(西方民主、启蒙思想都行)。 【问题与分析】 (1)题目要求据材料,要答与材料相关的,不相关的不得分。第一问的经济角度,材料中只体现出了洋务运动,而关于小农经济开始瓦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沦为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等并没有涉及,不得分。(2)不全面,很多考生用了大段篇幅却只回答了经济角度,看起来写得也很多,但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