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骨料反应简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碱骨料反应简介

碱集料反应知识简介 魏老师 1、碱集料反应的基本概念及其对混凝土工程危害 碱-集料反应(Alkali-Aggregate Reaction,AAR)是混凝土内部碱与集料中某些活性组分之间的反应,分为碱-硅反应(Alkali - silica Reaction,ASR)和碱-碳酸盐反应(Alkali – Carbonate Reaction,ACR)两大类。发生碱集料反应后混凝土将产生局部膨胀、开裂甚至破坏,对混凝土结构造成致命的危害。受碱集料反应膨胀开裂的工程从外观上看,在少钢筋约束的部位为网状裂缝,在受钢筋约束的部位多沿主筋方向开裂,在很多情况下可以看到从裂缝溢出白色或透明胶体的痕迹。在同一工程中潮湿部位发展严重也是其外观特征之一。最后判断还需要从受害的工程取芯样鉴定。我国碱活性集料分布广泛,且目前正处于高速建设时期,如何防止新建混凝土工程遭受AAR破坏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1.1国外情况 碱集料反应对混凝土建筑物的破坏,美国于1919年至1920年最早发现,直到1940年2月,斯坦敦(stanton TE)发表论文,首次提出含碱量高的水泥与集料反应后,会使混凝土产生过量膨胀,引起混凝土结构的破坏。随着深入地研究,发现水泥中的碱和集料(砂、石)中能与碱反应的硅酸物质一一蛋白石质二氧化硅发生反应,生成碱硅凝胶,这种物质会吸水膨胀,产生膨胀力,导致混凝土开裂,并定名为碱集料反应。其实这种碱一硅酸反应仅为碱集料反应的一种。四、五十年代,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继续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制订了检测和预防碱集料反应的规程和规定。1955年,加拿大的斯文森(E、G、swen sen)又发现了碱一碳酸盐类型的另一种碱集料反应。1965年,加拿大的基洛特(Gillott)等又提出了一种新型碱集料反应,碱一硅酸盐反应。至此,人们共发现了三种类型的碱硅酸盐反应。 英国原研究结果认为美国集料是非活性的,在常温下与高碱水泥不会发生膨胀反应。但在1970年发现泽西岛一大坝因碱一集料反应而膨胀开裂;1976年又发现美国西南部三个变电所建成6一8年后因碱一集料反应而严重开裂,至1989年已累计查出约300个混凝土工程因碱一集料反应而开裂。加拿大是世界各国遭受碱一集料反应破坏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发生碱一集料反应最老的混凝土建筑物是1906年在渥太华建成的赫顿(Hurdaan)桥。1957年以后在中部和东部地区发现数百座混凝土工程因碱一集料反应而破坏。日本对碱一集料反应的研究始于1950年,1965年发现鸟取附近米子市一座建筑物的护墙建成35年之后出现剥落,是碱一集料反应所致,到1980年在阪神高速公路发现大量破坏事故,主要发生在日本西部,特别是大阪和广岛之间,见内桥(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 1980年竣工,因AAR现已严重损坏)连维修都不可能,已决定拆除。近15年来新西兰对碱一集料反应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在61个遭受碱一集料反应破坏的建筑物中有48%建于 1958一1968年。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仅公路桥梁拆换就耗资85万新西兰币,一个飞机场重建耗资375万新西兰币。南非碱一集料反应的破坏也十分严重。自1976年发现碱一集料反应以来,在开普敦城有50%的混凝土工程出现这种破坏。建筑物的拆换经费仅1981年就超过2700万英磅,遭破坏的混凝土建筑物包括桥梁、挡土墙、墩柱、路面、路缘、蓄水坝、柱桩、防波堤块和电线杆基础。近年来澳大利亚也发现桥梁、码头、离岸货仓等混凝土工程遭受碱一集料反应而破坏。比利时也发现混凝土路面和办公楼梁柱因碱一集料反应而破坏。冰岛虽气温很低,因活性集料较多、水泥碱含量高,也出现不少破坏事例。由于未引起足够重视,在其首都雷克雅未克地区,1960一1979年之间出现大量碱一集料反应破坏。此外,西德、波兰、南斯拉夫、巴西、印度等国均报导过碱活性集料或碱一集料反应的事故。由此可见,碱一集料反应的破坏事例已遍及全世界。 1.2国内情况 历来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水泥厂碱含量偏高。据统计资料表明,60年代初,我国水泥碱含量(以等当量Na2O计)波动于0.39一1 .08%之间。但我国水泥多掺有混合材料,普通硅酸盐水泥允许掺入15%的混合料。含碱高的水泥厂生产混合水泥多,有的掺矿渣量达40%,这对抑制碱一集料反应是有效的,对破坏作用有所缓解。 近年来,我国水泥生产情况有诸多变化,水泥中的碱含量普遍有所增加,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l)为了充分利用矿山资源或工业废渣,我国有的水泥厂不断提高碱含量,不掺混合材料,这就为发生碱一集料反应创造了很有利的条件。在生产上由湿法改为干法后,也使水泥含碱量大幅度升高,美国、加拿大、日本、新西兰等国家所顾虑的高碱水泥,其实其碱含量仅1.0%左右,而我国高碱水泥中的的碱含量远大于1 .0%。这些都会为混凝土工程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