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操作风险管理简析 清华领导力培训.doc

中国银行业操作风险管理简析 清华领导力培训.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银行业操作风险管理简析 清华领导力培训

中国银行业操作风险管理简析 回顾过去的几年,国内银行对操作风险管理的变革是积极的,但步伐不一。我们需要清楚,在操作风险管理的问题上,其精神在于“管理”工作而不是“找碴”工作。着眼点应放在处理有关问题的流程与机制是否到位,而决非花大量的时间在一些修订文字的工作上。   银行业的健康发展是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的基本保障,而能否有效地对银行的各种风险进行科学的管理和防范直接关系到银行的健康发展。随着银行业的产品日趋多元化、业务流程日趋复杂化、人文环境不断变化,操作风险管理日益受到关注。   自巴塞尔委员会在2003年公布了《操作风险管理和监管稳健原则》(Sound Practice for the Management and Supervision of Operational Risk),并于2004年将操作风险纳入《新资本协议》资本监管的范畴后不久,因国内银行发生了一些属于操作风险的违规事件,中国银监会正式要求国内银行将操作风险管理“提升”至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管理同等的地位来予以重视。   早前听说,某大银行的高层“强烈要求”银行内部尽快提升操作风险管理水平,以达到《新资本协议》中操作风险管理“高级法”(Advance Methodology Approach,“AMA”)的标准。笔者认为,如果能够把有关的达标要求视之为“只是一个最低的基本要求”(Minimum Requirement),而不是一个要“拼命攀附”才能达到的层次,那么到了这个时候,中国的银行全数达至国际级的操作风险管理水平,便指日可待了。   操作风险管理变革积极但步伐不一   回顾过去的几年,国内银行对操作风险管理的变革是积极的,但步伐不一。对此,笔者认为,总的来说,问题在于“对操作风险管理文化接受的预备程度”、“对规划部署的全盘考虑与适当的把握”和“实施起来的有效性和效率”等三个方面。   首先,在风险文化与识别方面,国内银行普遍未形成对操作风险管理比较统一的认知。例如,操作风险管理与内控的区别在哪?从事操作风险管理人员的工作与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之间如何划分边界?这样一些基本的管理问题仍未弄清楚。有些银行在认识上甚至仍停留在“操作风险管理thldl.org.cn的关注重点是在道德风险的阶段”——只要员工老实,所负的操作风险便会较低(此“道德风险”乃国内的用语,意为“干不道德(违规)的事情所产生的风险”,跟传统经济学上的“道德风险”(Moral Hazard)所指不一样)。另外,一些由操作风险所引致的信贷损失到现在仍被归类为“信用风险”的范畴。这都导致许多银行不能很好地展开操作风险管理。   其次,即使一些银行的管理层非常明智,果断地决定把操作风险管理作为行内的首要任务,也制订了明确的时间表,但往往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重重困难,又由于对遇到的问题没有从正确的角度去及时、有效地处理,以致效果不理想,最终没法跟上预设的步伐。   再次,正如一句俗话“万事起头难”,对于操作风险而言尤是如此。有别于市场风险与信用风险的实施所涉及的组织只是某些特定的部门,操作风险管理需要覆盖全行所有的业务部门和功能部门,而有关实施同时贯穿前、中、后台。因此,银行在规划阶段就已大费周章,对如何有效实施操作风险管理亦往往举棋不定,这样就会大大落后于同业。   六大要领   其一,切勿在操作风险管理工具的设计上做得过于精细。   我们需要清楚,在操作风险管理的问题上,其精神在于“管理”工作而不是“找碴”工作。我们希望透过有关操作风险管理的手段提升银行整体的操作风险管理水平,使员工通过参与,具备专业能力,去理解他们日常操作上所涉及的风险和有关管理手段,利用管理工具分析,让管理层得悉行内操作风险的风险暴露领域,从而采取行动,令监管机构可从资本要求上为金融体系做出维持稳定的保障。   “找碴”主要是内控和审计的工作。例如,笔者看到有些银行在风险点的设置上,做得非常“精细”,在一个流程上就找出了上百个风险点,那便很有可能反而影响了分析的重点,产生偏倚的分析结果。同理,若风险自查清单(Risk Control Self-Assessment,“RCSA”)太长,或是关键风险指标(Key Risk Indicator,“KRI”)太多,也是不适当的。   其二,必须具备相应操作风险管理的绩效考核指标。   对于一些不太涉及风险管理的中、后台功能的岗位,如前台人员,尤其是市场或销售的前线人员或管理人员,若没有将相应操作风险管理的绩效考核指标加诸于其销售、营业额等业务为主的绩效考核指标,进而作全面的工作考核,单靠他们的自发性或领导的训示,是无法对他们进行有效管理和激励的,最终只可能落得徒劳无功。   其三,不要否定领先实践在国内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应用的可操作性。   有颇多的国内银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