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雨水收集与利用专题讲座PPT
雨水收集及利用
姜雯
2014.7.4
目 录
雨水收集及利用概述
国内外雨水收集及利用现状
雨水收集方式
雨水收集及利用系统组成
工程案例
定义:是指收集、利用建筑物屋顶及道路、广场等硬化地表汇集的降雨径流,经汇集——输水——净化——储存等渠道,为绿化、景观水系、洗涤等提供水源,采取对雨水就地收集、入渗、储存、处理、利用等措施。主要包括:汇集、储存和净化后的直接利用,以达到综合利用雨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目的。
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
应用的技术可分为以下几大类: 分散住宅的雨水收集利用中水系统; 建筑群或小区集中式雨水收集利用中水系统; 分散式雨水渗透系统; 集中式雨水渗透系统; 屋顶花园雨水利用系统; 生态小区雨水综合利用系统等。具体包括:(1)雨水的积蓄利用,用以缓解目前城市水资源紧缺的局面,是一种开源节流的有效途径。(2)雨水的间接利用,是将雨水下渗回灌地下,补充涵养地下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缓解地面沉降和海水入侵,减少水涝等。(3)雨水综合利用,利用城市河湖和人工与自然水体、沼泽、湿地调蓄,净化和利用城市径流雨水减少水涝,改善水环境系统。
1、德国
德国是国际上城市雨水利用技术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早在20世纪 80年代末,德国就将雨水的管理与利用列为水污染控制的三大课题之一,并出台了雨水利用设施标准。修建大量的雨水池用以截留、处理或利用雨水,利用天然地形地貌及人工设施来渗透雨水。
其雨水用途很广泛,除建水景观和改善环境外,雨水还被用于冲洗厕所、洗衣、浇灌草地、空调冷却用水、清洁道路等。
2、比利时
1999年公布的规定明确提出了最低管理要求,规定所有新建或改建项目的单户住宅必须安装雨水利用设施。具体要求如下:
(1)蓄水池的最小容量为3吨;
(2)至少50%的屋面接入雨水收集系统;
(3)蓄水池的溢流孔必须连接到渗透设施或者连接到地表水
体和雨水管道。
国际雨水收集的现状
3、日本
为解决“因抽取地下水而引起地基下沉”等问题,1963 年开始兴建滞洪和储蓄雨水的蓄水池,许多城市在屋顶修建雨水浇灌的“空中花园”。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推行了“雨水渗透计划”,采取了“雨水的地下还原对策”,采用透水性沥青混凝土铺装和透水性水泥混凝土铺装。
4、美国
在雨水利用方面,是以提高天然入渗为主要目的。1993 年大水之后,美国兴建地下隧道蓄水系统,建立屋顶蓄水和由入渗池、井、草地、透水地面组成的地表回灌系统,让雨洪滞留于被堤防保护的土地中,既利用了洪水的生态环境功能,又减轻了防洪压力。美国的关岛、维尔金岛利用雨水,对草地进行灌溉和冲洗。并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对雨水利用给予支持,如《雨水利用条例》,条例规定了新开发区的暴雨洪水洪峰流量不能超过开发前的水平,新开发区必须实行强制的“就地滞洪蓄水”。
国内雨水利用的现状
我国雨水收集利用起步较晚,雨水利用主要在一些缺水的地区进行了小型、非标准的应用。在近几年的城市建设中,国内一些大城市的雨水收集利用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如北京、上海、大连、南京、哈尔滨、深圳、西安等许多城市已相继开展研究和应用工作。如 2008 年北京奥运场馆中 100%的雨水得到有效利用;上海已经建成的后滩湿地生态水系;上海世博园区以“绿色、节能、环保”为宗旨,以“生态世博”为理论,充分利用雨水资源。
上世纪 90 年代初,北京市开展了“北京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问题之一—雨水利用研究”课题的研究,随后逐步形成了城市雨水收集、处理、传输、回用、补给地下水、雨洪控制等完整的雨水利用体系。
国家及地方行业标准: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第5章“非传统水源利用”中增加了5.2关于“雨水利用”的内容,规定建筑与小区应采用雨水入渗收集、收集回用等雨水利用措施,同时还规定年降雨量大于400mm地区宜采用收集回用系统,年降雨量大于800mm的城市应优先采用屋面雨水收集回用方式。
《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DGJ32/TJ113-2011)作为江苏省地方标准,也已经推出实施。
《南京市城市供水和节约用水管理条例》规定占地面积超过20000平方的建筑,必须进行雨水收集利用。在送审图纸时,没有雨水利用,通不过审图中心审核。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也对雨水积蓄和利用有一定的要求。
图2、住区绿色建筑雨水收集利用模式之一
收集方式——屋面雨水收集、道路和地面雨水收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