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汉英语言中的几种常见修辞现象对比.docVIP

谈汉英语言中的几种常见修辞现象对比.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谈汉英语言中的几种常见修辞现象对比

谈汉英语言中的几种常见修辞现象对比 A Comparative Study of Rhetoric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摘要:汉英语言对比,尤其是两种语言中的常用修辞现象的对比,是汉英翻译学习的有效法。本文就两种语言中最常见,用法又最为相近的几种修辞手段做了详尽的对比。这些修辞包括比喻中的明喻、暗喻和借喻,还有夸张、拟人和反语。 Abstract: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especially that between figures of speech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 is of great help to leaning translation. This paper makes an extensive study Of the popularly一 used the rhetoric figures 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including simile,metaphor,metonymy,hyperbole,personification and irony. 关键词:修辞对比,借喻,夸张,拟人,反语 Key words: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rhetoric, metonymy,Personification,hyperbole 在通讯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的当代世界,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对于创造人类和谐社会显得尤为重要。语言作为交际的工具,同时也带有各自强烈的文化色彩。语言的修辞手段更是如此。它能帮助增强语言的力量,使文字表达更加优美。英语同汉语一样有大量的修辞现象,他们是作者匠心独运的创造,寓意于文章的字里行间,显示出作者的灵感和智慧。比较是研究语言的一种很好方法。通过比较,可以加深两种有关语言本质及其异同的理解。对于这一点,恩格斯说过:“你只有将本族语言和其他语言进行比较,你才能真正懂得自己的语言。”只有拿外语和母语相比较,你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更好地掌握外语。在文学作品的英汉两种语言互译中,修辞结构因为其独特的作用,尤其更应该受到充分的重视。 一般说来,文学作品的内部形式分为三个层次:语义结构(sementical structure),修辞结构(rhetorical structure)和好音结构(euphonical structure)。针对这三种结构,在汉译英的过程中,修辞格从翻译的角度可分为3类:可译,难译,不能译。这三类应该采取最恰当、最接近原文的处理方法,使原文中音、形、意的最佳修辞效果尽可能地传达到原文中去。属于可译范围的汉英修辞格,是我们使用最为频繁的,在汉英两种语言都有对应的修辞格。这一类修辞格汉英互通,一般都在语义上做文章。接下来,对集中常见的汉英通用的修辞格比较和分析。 一、“比喻”与“Metaphor”,“simile”,“Metonymy,,英汉比喻的共性来源于人类思维的共性。从根本上讲,比喻的本质在于把握人与自然的两种基本存在关系,揭示人与自然的相似和统一,在不同事物和经验里建立起等值、相似的关系。英汉虽是两个不同民族,但人脑这一机能的相同性,反映到人类语言的手段上,便产生了英汉比喻相同的基本模式。如中国古代诗歌中有表达对爱情忠贞不渝诗句“山无陵,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同样在英国文学作品中也有这样的诗歌,例如: “0,my love is like a red,red rose, That’s newly sprung in June; O,my love is like the melodies, That’s sweetly played in tune. As fair thou art,my bonnie lass, So deep in love am l And 1will love thee still,my dear, Tilla’the seas gang dry (Robert Bums: A Red,Red Rose) 通过比较,我们不难看出,上述诗歌中的本体、喻体、喻义全部相同。把爱情的永恒比做山川、大海,正所谓“海枯石烂不变心”。这样的诗句不但使英美人领悟其美,而且汉民族也共享美的愉悦,“一见眼明,一读难忘。”(王佐良),究其原因,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的联系中,很多相似的经历决定了知觉感受的相同性。本体、喻体、喻义的相似和联想的对等使得英汉民族共同进人了美的境界。下面再来看一下比喻中的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 (二)暗喻与metaphor暗喻是根据两个事物之间的某些共同特点,把一个事物的名称用在另一个事物上。靠读者自己去意会。这种比喻是含蓄的。在英语专著中对隐喻的较新的定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