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意的美好与通透
在《斑斓的花冠》这本集子里,其实我最喜欢的是《磨坊女子》这篇,他写出了我儿时关于磨坊那种古老的情愫,和儿时的梦想。在那个饥饿的年代,常常跟着父母到磨坊,看到轰鸣的机器旁边,那多人那么多粮食,那么多的人对?O坊主人那么的点头哈腰,?O坊主人那么理直气壮地卖力地把一箩头一箩头别人的粮食举过头顶,倒进自己的机器里。那是多么的雄壮而又散香的劳动呀。儿时恰恰磨坊主人也有一个女儿,恰恰她也对我很好,因为我学习好,但我恰恰对她不感冒,因为她黑我也黑,我想找一个白姑娘。如果那时看到韩向阳的这部小说,如果她也长得和春暖一样,我肯定和她结婚了,而且现在也后悔。但就在那时,我也曾暗暗给自己下过决心,如果大人们同意,我也就那么将就着过一辈子了吧,因为爹娘太辛苦了,而且大家都吃不饱。说笑了,但由此也说出了韩向阳小说文本的传神与诱惑。
小说《斑斓的花冠》之所以排在这本集子的第一个,而且集子也以她为名,个人认为韩向阳对这篇小说看的很重或者很在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下面,转入正题,说说我对《斑斓的花冠》这本小说集的主要感知:语言的诗意,或描述的精准与通透。
这是我第二次读《斑斓的花冠》,第一次有些沉迷,沉迷于情节,我想急着看苏老师最后怎么了,想看罗丽最后怎么了,想看我最后怎么了,但叙述的那种停顿或故意,让你停留在主观的回想或客观的描述上,那些槐树的盛大或感觉的迷离,让你有种想扯开堵眼帘布那种感觉。于是,就粗粗地看到了最后,于是许多年过去了,结果也没记住。
但前几天看第二遍时,这种感觉消失了,就是这种主观的回想或客观的描述让我沉醉,让我回味。这就是一种小说的价值或者魅力,它让小说有了诗一样的回味感,这就是一篇小说的独特存在。这就是所有经典小说的共同之处。它让我想起读过的《红与黑》《简爱》,你读一遍就有一遍的收获。
小说开始时第一句是这样的“这时候汽笛响了起来。那种声音带着一种金属的性质。天空很晴朗,没有一丝云彩,使人联想到一块大铅板。那种声音在越过天空向我们这里飞来的过程中与那块大铅板若即若离,不时地产生一种稍微有些破裂的摩擦声。”这句话读过后给我的感觉是,通感里有一种思考,有一种纯净,一种美好,一种向往,有很多诗意在里面。
诗人魔头贝贝有一首诗歌专门描写了一个人站在楼顶或楼道栏杆边,会有一种莫名的向下跃动的冲动,那里面有一种神秘一种引力。
同样,在这篇小说中,作者也细致地描写了他对于地洞的那种玄迷:“我被那神奇的地下通道所吸引,不,可以说那是一种诱惑。几天之后的一天,当我发现校院里只有我一个人的时候,我试探着朝洞口走去。我站在洞口边缘,好奇地伸着脖子往里面看。我仿佛感觉到了一种引力,一种不仅是对于我的心灵而且是对于我的身体的引力,感到身?w有一种向前飘去的倾向,又紧张又兴奋……她用一种有些古怪的眼神看着我,仿佛她心中充满了一种莫名的恐惧,渐渐地我也果真感到了那种她提示给我的恐惧。当我离开那个地道口时,又扭过头望了一下。这时候我才看见,地道里面盛满了黑暗,那种黑暗具有一种虚无的绝望的性质,叫人感到又神秘又害怕。”
再比如,作者写一个人的初吻是这样的:“罗丽将我压倒在地上,她好像呼吸困难,拼命地喘着气,脸色像发高烧那样发红,我甚至能感觉到她的心脏像鼓锤那样敲着,敲得她自己晕眩起来,而且使我――在面对这种可怕的诱惑无力地挣扎的过程中――也感到天旋地转……在此之前,还没有人这样与我接触过,这种性质、这种方式的接触的初次的本身,就具有某种使人无力摆脱的力量。你被人一下子推到浴池的热水与蒸汽中去,你感到害怕紧张但显然又包含有一种欢喜,就这样。”
这样的句子在他的小说里随处可见,这种思考这种纯净这种美好这种向往,这种神秘这份好奇这种刺激这样诱惑,让小说,特别是现代小说,不弱于,也不亚于现代诗歌。正是这些,让一个小说家,在那些诗人面前挺直了腰杆,又正是这些诗意让小说经受住了时间的检验,永恒下去。这种说法的前提是中国的古代明清小说。但不要小看我们的明清小说,他们的着力点在故事的构架和人物命运客观存在渺小甚至轻描淡写上,但所有的点睛之笔都在诗意或诗歌上,君不见《红楼梦》里的诗词《好了歌》《葬花词》,《三国演义》里的卷首语:大江东去浪淘尽……《金瓶梅》每章后的偈语等等,只是在现代小说里,他们转述成了细致、细微的感觉与客观、清晰的描述而已。
这种诗意美好与通透来源于哪里?我认为一是天才,即天生的感觉与精准,二是来源于生活中的细致与细心。比如,在他的小说《雨衣》中,作者对母亲这个角色的描摹主要借助瓷器这个意象来描述的。她的出场是这样的:“母亲的脸上没有一丝血色,白得像是一块瓷片。微弱的烛光在瓷片的表面痉挛般地跳动,那层似是而非的笑意像是在烧制瓷器时用油彩画在上面的,鬼魅而虚假,仿佛眼前这个女人本身就不是真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