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时代与个体:琴声中的二部复调
《有琴一张》(北京出版社即出)实际上是资中筠先生的音乐自传,亲切生动,别具一格。熟悉资先生的朋友和读者大多知晓资先生的钢琴演奏造诣,而听资先生将自己的生涯经历从学习和弹奏钢琴的特殊角度娓娓道来,当会给我们带来不小的惊喜。2013年6月,我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演奏厅现场聆听资先生的钢琴演奏会,目睹这位年逾八旬、风度翩翩的知识大家在琴键上的流利、稳健、自如,当时的惊讶与赞叹直至今日仍记忆犹新。这本小传,或许可以让我们从一个侧面解释资先生的琴艺风范来自何处。但在我看来,它更有兴味的价值在于让读者观察到,资先生作为一名知识人兼钢琴爱好者,如何通过与钢琴这件独特乐器的复杂交往和互动,经历中国现当代几十年来的社会心理变化,并经验个体命运在其中的沉浮变迁。
或许可以将资先生的音乐经历比作琴声中的二部复调――所谓“复调”,原是音乐中的技术术语,顾名思义,意味着复合、重叠的曲调,同时运行的不仅有高声部的旋律,还有其他多个并行不悖、同等重要的线条。如果说资先生的个体经历是那支飘在上方的如歌旋律,那么处于这条高音旋律下方、具有基础地位的就是更为浑厚、更具分量的低音声部――那是时代、社会的风潮,负载着所有的个体,向前、迂回、转折、再向前……
资先生习琴、演奏、上台、参赛等,属于正业之外的“业余爱好”。或许因为钢琴这件乐器的西方异域出身,资先生的音乐经历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社会的现代性进程中在汲取外来影响与保持自我身份之间保持平衡的曲折路程。读到资先生正式学琴仅仅六年之后,就在1947年高中毕业前夕在天津举办了一场像模像样的钢琴独奏会,真是令人惊叹的业绩――那场独奏会中有巴赫《半音阶幻想曲与赋格》、肖邦《黑键练习曲》、贝多芬《“悲怆”钢琴奏鸣曲》等高级程度的正规曲目,甚至还包括舒曼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完整三个乐章这样的“重磅”大餐!即便在七十年后的今天,能够驾驭这样难度和数量的曲目,对于一个年仅十七岁、正规习琴时间并不长的“业余”钢琴学生,也是几近不可思议的能力。这个小小的高潮,不仅印证了习琴者的音?诽熳屎筒拍埽?说明那位名不见经传的钢琴教师刘金定施教有方,也体现出中国音乐艺术的进展和整体社会文化的进步在多年前就曾达到过的水平。
1948年,资先生进入清华大学,这所著名大学没有音乐系,但师生的业余音乐社团生活却非常活跃,资先生的音乐兴趣和才华在清华的“弦歌雅乐”氛围中如鱼得水,尽情施展――她不仅跟着管弦乐队排练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还得到机会与乐队合作贝多芬《第五“皇帝”钢琴协奏曲》,担任独奏主角。虽然仅是第一乐章,但能有机会让乐队作为陪伴,“众星捧月”,那种激动、幸福和兴奋是可以想见的――顺便提一句,贝多芬这部协奏曲的境界确乎不辱“皇帝”的别号,真可谓器宇轩昂,气吞山河,演奏的技术难度也极高,非专业高手不能驾驭。资先生能啃下这个“大块头”,足见她当年的技能和琴艺已臻佳境。
进入五十年代,资先生远离了钢琴,“乐魂冬眠”,这段经历读起来不禁令人唏嘘。倒不是有任何显在的缘由让资先生放弃了钢琴演奏,而是时代的氛围发生了改变。钢琴这件乐器在这种氛围中总有点显得不搭调,如同不协和的噪音。如资先生自己的感叹,钢琴和政治,两个领域看似风牛马不相及,其实却有着秘而不宣而又确凿无误的关联。直至改革开放之后,资先生才有幸“重操旧业”,再续琴缘:大约有乐器演奏经验的读者和朋友最能体会和品咂其中的复杂况味和特别欣喜――那种“手痒”的冲动终于得到满足所带来的几乎是生理性的快意。阅读资先生讲述自己心中的音乐之魂如何苏醒,如何复活,乃至重新生长,再次勃发,我们会分外感动――二部复调中,个体的声音与时代的脉动达成协调,而时代也对个体的表达形成支持。
资先生进入晚年后经由个人努力营造出的音乐生活,几乎具有某种理想的启示意义。这是不带任何功利的音乐玩耍――弹奏钢琴的英文表述是play the piano,而play一词同时具有“演奏”和“游戏”的含义。这恰是演奏乐器和从事音乐的真谛所在:借助游戏颐养身心,通过音乐滋养灵魂。听资先生说,她现在每天都练琴,乐此不疲――只是纯粹爱好,自娱自乐。所有演奏乐器的人都有切身的体会:通过自己的手指和身体将音乐表达出来并塑造成型,那种乐趣和获得感真是难于为外人道。多年以前,我曾写过一篇短文,题为《奏乐之乐》,说的即是这种通过“身体力行”才能得到的音乐乐趣。由于演奏乐器必然有身体运动和手指操作的维度,同时又有智性认知和情绪张弛的卷入,因而“奏乐”的愉悦是被动的听赏音乐所不可比拟的,也与纯粹精神性的阅读愉悦非常不同。资先生作为杰出的中国知识女性代表,因为自幼学琴而得到了受益终身的精神滋养,其间的故事不仅是励志性的掌故,更带来了隽永而温暖的启迪。
资先生喜欢演奏的乐曲大多是“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