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脂肪----廖一林
胆固醇本身在体内不能被彻底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而是转变为胆汁酸、维生素D、类固醇激素等生物活性物质。 体内大部分胆固醇在肝内转变为胆汁酸随胆汁排出,是胆固醇排泄的主要途径。另一部分可直接随胆汁或肠黏膜排入肠道。进入肠道,一部分被重吸收,一部分则被肠道细菌还原,转变成粪固醇,随粪便排出。 五 固醇类(胆固醇) 固醇类是一类含有多个环状结构的脂类化合物,主要有动物固醇(如胆固醇)、植物固醇(如豆固醇、谷固醇)、酵母固醇(如麦角固醇)等。 胆固醇广泛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之中,人体自身可以合成,一般不存在胆固醇缺乏。由于它与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等疾病相关,人们往往关注体内胆固醇过多的危害性,而忽略其重要的生理功能。 (一)胆固醇的简介 早在18世纪人们已从胆石中发现了胆固醇,1816年化学家本歇尔将这种具有脂类性质的物质命名为胆固醇。胆固醇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尤以脑及神经组织中最为丰富,在肾、脾、皮肤、肝和胆汁中含量也高。其溶解性与脂肪类似,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醚、氯仿等溶剂。胆固醇是动物组织细胞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它不仅参与形成细胞膜,而且是合成胆汁酸,维生素D以及甾体激素的原料。 (二)胆固醇的分布、来源 胆固醇广泛存在人体各组织中,每公斤体重约含2克,其中约1/4存在脑及神经组织中,约占脑组织总重量的2%,肝、肾、肠等内脏以及皮肤,脂肪组织也含较多的胆固醇,其中以肝为最多。肾上腺、卵巢等内分泌腺胆固醇含量也较高。肌肉组织胆固醇含量最低。 人体内胆固醇的来源除少量来自动物性食物外(外源性胆固醇),主要由机体各组织合成(内源性胆固醇)。 (三)胆固醇的生理功能 1.胆固醇是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2.胆固醇是合成胆汁酸、类固醇激素及维生素D等生理活性物质的前提 (四)胆固醇的合成、代谢、去路以及排泄 除脑组织和成熟的红细胞外,全身各组织几乎都能合成胆固醇,以肝合成能力最强,占全身总合成量的70%~80%,小肠次之,占总量的10%。合成胆固醇的直接原料是乙酰辅酶A。 六 脂类的消化,吸收及转运 口腔及胃消化脂肪很少,胃可起到乳化作用 小肠: 消化 :胆汁将脂肪乳化,胰脂肪酶、肠脂肪酶将甘油三酯水解。 吸收:中、短链的脂肪酸及甘油可被小肠直接吸收入血;长链脂肪酸及甘油单酯在小肠细胞中重新合成甘油三酯,并与磷脂、胆固醇、蛋白质形成乳糜微粒,由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 维持细胞结构和正常功能。提供机体所需热能,是机体贮存能量的主要形式。 体内许多重要活性物质的前体。保护机体,御寒作用。其他营养学意义: 携带并协助吸收脂溶性维生素; 延迟胃排空,增加饱腹感; 改善食物的感官性状,增加食物风味。脂肪的主要功用是氧化释放能量,供给机体利用。1g脂肪在体内完全氧化所产生的能量约为37.7kJ,比糖和蛋白质产生的能量多1倍以上。因脂肪分子中碳原子数与氢原子数比氧原子数多得多,而糖分子则不然。如以三硬脂酸甘油酯和葡萄糖分子为例计算,前者C:H:O为10:18:1,后者为 1:2:1。1分子三硬脂酸甘油酯彻底氧化成H2O和CO2时,总共产生458个ATP,而1分子葡萄糖彻底氧化只产生36个ATP。所以,脂肪氧化产生的能量比糖氧化产生的多。体内储存脂肪作为能源比储存糖为经济。 脂肪尚可协助脂溶性维生素和胡萝卜素等的吸收。肠梗阻病人不仅有脂肪的消化与吸收发生障碍,也常伴有脂溶性维生素吸收障碍,造成维生素缺乏病。 脂肪组织较为柔软,存在于器官组织间,使器官与器官间减少磨擦,保护机体免受损伤。臀部皮下脂肪亦很多,可以久坐而不觉局部劳累。足底也有较多的皮下脂肪,使步行、站立而不致伤及筋骨。 脂肪不易传热,故能防止散热,可维持体温恒定,还有抵御寒冷的作用。肥胖的人由于在皮肤下及肠系膜等处储存多量脂肪,体温散发较慢。在冬天不觉得冷,但在夏日因体温不易散发而怕热。 脂肪在胃中停留时间较长,因此,富含脂肪的食物具有较高的饱感。脂肪还增加膳食的美味,促进食欲。 脂类 Lipids 小组成员:廖一琳 、陈泰梅、 李飞、许应花、王武、蒙佳佳、罗春连 目录 一、脂类的定义和特点 二、脂类的分类 三、脂类的生理功能 四、必需脂肪酸 五、固醇类(胆固醇) 六、脂类的消化、吸收及转运 七、脂类的参考摄入量 八、脂类的食物来源 九、脂类摄入过多的危害 一 脂类的定义和特点 1、定义:脂类是一类不溶于水而溶于大部分有机溶剂的疏水物质。由碳、氢、氧组成,包括油和脂。 2、通常的共同特征: ①不溶于水而溶于乙醚、石油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 ②大多具有酯的结构,并以脂肪酸形成的酯最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