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动脉粥样硬化-教学课件
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AS) 皖南医学院 蔚有权 Wei YQ, MS WanNan Medical College 概念 definition of AS 是血细胞、紊乱血流和血管壁之间的动态 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种以高度特异性的血细 胞分子反应为特征的炎症进程 好发部位 location 分支、分叉和弯曲处 这些部位可引起血流及其动力学的改变 The cause of atherosclerosis still remains unknown! 危险因素 risk factors of AS 高脂血症 最危险 TC ↑ TG ↑ LDL ↑ VLDL ↑ HDL↓ 高血压 BP>160/95 mmHg 糖尿病 高胰岛素血症 年 龄 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性 别 男∶女=2 ∶1;绝经期妇女风险↑ 吸 烟 与每日吸烟的支数成正比 其 他 肥胖、口服避孕药、高尿酸血症等 发 病 机 制 mechanism of AS 脂质浸润说 认为AS病灶的形成是血管壁对血浆中浸入的脂质的一种反应性病变 血栓形成说 认为AS的形成是由于局部附壁血栓嵌入内膜的结果 损伤反应说 这一理论提出内皮功能下降是AS形成的第一步,认为AS实质上是一种炎症过程。 内皮功能障碍的特点: ? 内皮对脂蛋白和其他血浆成分的通透性增加 内皮黏附因子的表达增加 白细胞粘附因子表达增加 白细胞迁移至血管壁 评 价 实质上,上述三种学说是AS发生发展的不同 过程。 AS的发生是各种因素和细胞成分间相互影响的瀑布式的发展过程 病理生理physiopathology of AS 脂质条纹病变 纤维斑块病变 复合病变 纤维斑块病变 复合病变 分期和分类 无症状期或称隐匿期 缺血期 坏死期 纤维化期 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 各主要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 主动脉:动脉瘤 冠状动脉:心绞痛 脑动脉:眩晕、脑血管意外 肾动脉:高血压 肠系膜动脉:剧烈腹痛 四肢动脉 :间歇性跛行 实验室检查 血脂 X线 Doppler超声 其他:ECG、SPECT、CT、MRI 诊断和鉴别诊断 血脂检查、动脉造影 其他原因 防 治prevention and therapy 一、一般措施general methods 情绪 饮食 锻炼 戒烟限酒 二、药 物 治 疗 drug therapy (一)血管扩张药vasodilator 硝酸酯类(如硝酸甘油、消心痛) · 为血管平滑肌细胞提供外源性NO · 扩张血管,重新分配心肌血流 · 降低心肌耗氧量 (二)调脂药 cholesterol-regulating drugs 分类依据:降低胆固醇(TC,LDL,VLDL) 还是甘油三酯(TG) 1.主要降低胆固醇的药物 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 “他汀革命”:多重作用(降脂、降压、改善血管重构等保护作用)能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抑制炎症反应、稳定斑块。 阿托伐他汀(立普妥)、普伐他汀(来适可) 2.主要降低甘油三酯的药物 氯贝丁酯类:↓↓TG、↓TC 同类药:非诺贝特、吉非贝齐、苯扎贝特 烟酸类 肝功能损害 3.仅降胆固醇的药物 胆酸螯合树脂:阻断胆酸的肠肝循环 考来烯胺(消胆胺) 普罗布考 4.仅降甘油三酯的药物 糖酐酯:作用较弱 (三)、抗血小板药物 anti-platelets 1.阿 司 匹 林aspirin · 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抑制血小板TXA2的合成, 从而抑制TXA2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 但不能抑制凝血酶、ADP、胶原及儿茶酚胺等 激动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 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2.ADP受体拮抗剂 抑制ADP受体诱导的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GPIIb/IIIa受体的结合,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强于阿司匹林。 药物起效慢,48~72小时起效,停药1周后作用消失。 代表药有噻氯吡啶(ticlopidine, 抵克力得)、氯吡格雷(clopi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