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区土家族傩戏面具的造型特征及制作工艺.docVIP

武陵山区土家族傩戏面具的造型特征及制作工艺.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武陵山区土家族傩戏面具的造型特征及制作工艺   【摘 要】土家族傩戏面具的造型如同中国传统戏剧一样程式化,一定的造型特征代表一种类型,象征着价值取向,其制作工艺也具有相对固定的流程,是无文本的经验性传授,凝结了土家族人独有的审美意识,体现了土家族人的聪明才智。   【关键词】武陵山区;傩面具;特征;工艺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8-0169-02   土家族傩戏,又称傩堂戏,是以酬神祭祖、驱灾还愿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民俗仪式。土家族傩戏源于远古先民的原始宗教意识和图腾崇拜意识,是巫术和图腾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在早期,傩文化只是在中原地区流行,后来逐渐向边远地区转移并在那里得到保存和传承,而湘鄂黔交界的武陵山区则是傩文化留存的主要地区。傩文化在宋元时期传入武陵山区以后,于明清时期发展兴盛并流传至今。傩面具是傩戏演出时艺人们佩戴的面具,是傩仪式中神的化身,是沟通人类世界和鬼神世界的载体。武陵山区土家族民间艺人通过大胆的想象和精准的技艺,塑造出了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形象,凸显出震撼人心灵的视觉张力。本文将对武陵山区土家族傩戏面具的造型特征及制作工艺进行阐述。   一、武陵土家族傩戏面具的造型特征   土家族傩戏面具,又叫“脸壳”或“脸子”,面具的正面与中国传统戏剧脸谱相似,背面根据人的面部结构进行凹凸处理,然后将眼部位置凿穿,耳部套上麻绳,便于表演者佩戴并在表演过程中进行观察,傩戏面具一般要大于艺人的面部,这样可以强化特征,突出性格,有利于表演。   土家族傩戏面具的造型主要参考了流传的唱本和民间传说中对角色的描述,以及师徒间的口传心授,具体的形象皆存于艺人的心脑中,一般没有文本资料可供借鉴。在角色配置上,大体可以分为正反、男女、老少等相对应的“二元”类型,极度夸张是土家族傩戏面具的主要特征,无论是何种人物,其面部表情都是最大程度的刻画,着意表现一种稚拙、质朴、明快、简练、生动而又诡秘的视觉形象。不过,土家族傩戏面具造型虽然极度夸张,却并不失具体形象,一般都在具体的形象中注入富有装饰性的抽象因素,如纹饰化的装饰、对比对称法的运用等,从而形成一种极具神韵的象征性的美感。   土家族傩戏面具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具有威严象征的面具,如开山蛮将、二郎神等。这类面具主要体现对神灵、英雄的崇拜。在土家傩戏中,开山是山神,是开天辟地的盘古化身,属于驱邪镇妖、追回人类魂魄的正神;而二郎神是土家人心目中真正的英雄,他又分为文二郎和武二郎。开山神面具一般头上有一对角,其怒目圆睁并长有长长的红色獠牙;二郎神最明显的特点是有三只眼睛,整个形象勇猛无比,常被土家人用来镇宅驱邪。威武、凶悍是这类面具最主要的特征。   第二类是幽默滑稽而又和善的面具,如笑和尚、歪嘴傩傩、秦僮等。这类面具要么慈眉善目、和蔼可亲,要么斜眼、歪嘴,面相极为可笑。这种形象代表着土家人向善的价值取向,也是土家民间美术重要的审美范畴。此类面具在制作手法上主要倾向抓住表情的神似而打破形的束缚。   第三?是具有神秘的怪诞美感的面具,如牛精、懒僮、阴阳人等。这类面具造型怪异,近乎狰狞和恐怖,这一审美特征会给观众构成强大的视觉刺激和心理悬念。   土家族傩戏面具通过自身造型所表现出来的美感象征,是与土家族人民的价值观念、认知系统密切相关的。它反映着土家族人民的生活,表现出这个民族强烈的宗教信仰。   二、武陵土家族傩戏面具的制作工艺   土家族傩戏面具通常由傩坛中具有一定绘画、雕刻技巧的人担任,傩面具的种类繁多,常用木、竹、纸、布等材料做成,其中以木质居多。傩面具的制作手段主要有凿、磨、画等,下面对木质傩戏面具的制作工艺做简要概述。   (一)选材。制作傩戏面具的木材比较讲究,一般多用杨树、柳树、柏树、樟树等木材,杨树特别是白杨树质地轻疏且不易裂缝;柳木在中国民间传说中具有辟邪之效,用它制作的面具具有驱鬼除妖的作用;柏木结构细腻,质坚耐腐;樟木防虫防霉、耐湿。   (二)取材。傩戏面具一般大于人脸,先截取长度比较适合的木料,从中间剖成两半,然后凿成瓦片形状以配用。   (三)画形。材料准备好以后,在上面用笔勾画脸谱的轮廓,然后依形凿之。但是有许多民间匠人艺高胆大,直接用斧子砍出大形,用圆凿凿出双眼,用锯或砍的方法制作口鼻耳嘴,基本不用草图,形象全在匠人心中。   (四)挖瓢。根据人面部的形状进行挖削,做成瓢形模样,这样便于佩戴。   (五)雕刻。用平口刀、斜口刀、圆口刀等木雕工具对已具雏形的眼、鼻、口、眉等部位进行精雕细刻,手法上重以线造型,强调人物个性的刻画,双眼一般凿成圆孔,夸张、变形是主要表现方法,这是傩面具制作最重要的一个步骤,也是最能显示匠人技艺的环节。   (六)打磨。面具雕刻成形以后,用刮刀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