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载药纳米粒的研究进展-世界中医药.pdfVIP

中药载药纳米粒的研究进展-世界中医药.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载药纳米粒的研究进展-世界中医药

·318· WORLDCHINESEMEDICINE Mar.2015,Vol.10,No.3 中药载药纳米粒的研究进展 张 婧 罗 云 梁新丽 刘红宁 赵国巍 廖正根 (江西中医药大学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昌,330004) 摘要 目的:综述近年来中药载药纳米粒的有关研究进展。方法:着重从载体材料、表面修饰两个方面进行介绍。结果: 中药载药纳米粒已有长足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结论:现代中药纳米粒制剂对提高整个中药制药行业的科技水平有 重要意义。 关键词 纳米粒;载体材料;表面修饰 DevelopmentofNanoparticles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ZhangJing,LuoYun,LiangXinli,LiuHongning,ZhaoGuowei,LiaoZhenggen (KeyLaboratoryofModernPreparationofTCM,MinistryofEducation,Jiangxi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18YunwanRoad,WanliDistrict,Nanchang330004,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hisisanoverviewofthedevelopmentofnanoparticles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Methods:The twoaspectsofcarriermaterialsandmodificationmaterialswereintroduced.Results:Therehasbeenasignificantdevelopmentin nanoparticles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houghsomeobstacleareyettobeovercome.Conclusion:NanoparticlesofTra ditionalChineseMedicinehasimportantsignificantforacceleratingthedevelopmentofTCMpharmaceuticalindustry. KeyWords Nanoparticles;Carriermaterials;Modificationmaterials 中图分类号:R9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3-7202.2015.03.004   纳米粒(Nanoparticles,NP)是由天然或合成高 1 纳米粒的载体材料 分子材料制成的粒径小于1 m的固态胶体粒子,药 11 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 聚氰基丙烯酸酯(Poly μ 物可以溶解、包裹于其中或吸附在载体基质上,分为 alkylcyanoacrylate,PACA)是生物降解型人工合成的 骨架实体型的纳米球和膜壳药库型的纳米囊。纳米 高分子材料。ACA包括氰基丙烯酸甲酯(Methylcya 粒注射制剂不易阻塞血管,可靶向肝、脾、骨髓,纳米 noacrylate,MCA)、氰基丙烯酸乙酯(Ethyleyanoacry 粒也可由细胞通道或细胞旁路通道途径透过内皮细 late,ECA)、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uthyleyanoacry 胞壁到达靶部位,具有靶向提高疗效和降低不良反 late,BCA)、氰基丙烯酸异丁酯(Isobutylcyanoacry 应的双重作用[1] [2] ,其优点在于 :1)提高药物的稳 late,IBCA)、氰基丙烯酸异己酯(Isohexyleyanoacry 定性;2)防止药物在体内的失活或减少对胃肠的刺 late,IHCA)等衍生物。随着烷基链的延长,生物降 激性;3)使液态药物固态化,便于应用和储存,把疏 解速度逐渐减慢。 水性药物变成亲水性;4)缓释或控释药物,尤其对于 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Polybutylcyanoacrylate, 那些不良反应强、在体内半衰期短和首过作用强的 PBCA)

文档评论(0)

laolao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