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煤矿生产技术基础知识讲座PPT
煤矿生产技术基础知识 第一章 煤矿地质基础知识 第一节 地质作用与岩石分类 一、地质作用 二、岩石的分类 1、岩浆岩-地球内部高温熔融状态的岩浆沿地壳薄弱地带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后逐渐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石。主要矿物成分是二氧化硅(石英)。 2、变质岩-原有岩浆岩、沉积岩或变质岩在地壳中受到高温、高压及化学性质活泼的气体或液体的影响,变成一种新的岩石,称为变质岩。 3、沉积岩-是在地壳表层环境中形成的岩石。 三、沉积岩的特征 煤矿生产中所遇见的岩石90%以上都是沉积岩。 1、层状构造及层理-先后沉积的物质成分、粒度、颜色、形状等方面的差异,沉积岩出明显的成层现象,称为层状构造。 四、沉积岩分类和主要沉积岩 沉积岩按物质成分和成因可分为:碎屑岩类、粘土岩类、化学岩类和生物化学岩类。 煤矿常见的岩石有(1)角砾岩 (2)砾岩 (3)砂岩 (4)粉砂岩 (5)泥岩和页岩 (6)石灰岩 第二节 煤的形成及煤系 一、煤的形成 煤是由地质历史上植物遗体演变而形成的。 二、煤系的慨念 煤系-含煤岩层。一般是按其形成的时代命名的。如石炭二叠纪煤系。 煤系的颜色-由植物变炭,以灰色、灰黑色、灰绿色、黄绿色为主。 煤系的岩石-粉砂岩、砂岩、泥岩、石灰岩和砾岩层。 成煤条件-古植物、气候、地理、环境和地壳运动,有地区性和时间性。 第三节 煤层结构和埋藏特征 煤层特征主要是指煤层厚度、结构、倾角、稳定性、埋藏深度及顶底板围性质,对开拓方式确定和采煤方法的选择是重要依据。 煤层结构-煤层中含有夹矸层。分为; 简单结构煤层-一般没有夹矸或偶有1一2层稳定夹矸。 复杂结构煤层-含有很多夹矸层、层位、厚度及岩性不大。 二、煤层的分类 第四节 地质构造 一、单斜构造 一定范围内煤层或岩层大致向一个方向倾斜这样的构造称为单斜构造。常用产状三要素走向、倾斜、倾角来描述。 第二章 井田开拓 基本概念 矿床开采分地下开采和露天开采。 生产系统-由开采、运输、通风、排水、提升、供电、照明和安全、技术、生产、措施构成。 井田-划归一个煤矿开采的范围称井田。 矿井-在一个井田上进行开采的煤矿称矿井。 井田开拓-矿井主要巷道工程的总体布置和有关参数叫井田开拓。 第一节 煤田的划分 一、煤田划分的步骤 煤田-划分为若干个井田-矿井-合并归一个行政机构管理为矿区。 二、划分的原则 1、合理的技术开采条件-每个井田有合理的边界和尺寸,有足够的储量。 2、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井下构造,地面建筑设施。 3、统筹兼顾全面规划-要考虑井田深部与浅部、大井与小井、新井与老井的关系。浅部建小井。 三、井田划分方法 1、垂直划分-煤层倾角较小或近水平煤层划分。 2、水平划分-煤层倾角较大或及倾斜煤层划分。 第二节 矿井储量、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 一、矿井储量 二、矿井生产力 1、矿井生产力-一年内生产煤炭的总量,也叫矿井年产量或井型。 2、井型的种类 大型-120、150、180、240、300、400、万吨/年。 中型-45、60、90万吨/年。 小型-9、15、21、30万吨/年。 3、各井型特点 大型建井时间长,投资大成本低。小型见煤快,产量低,效率低,不稳定。 三、矿井服务年限 矿井从投产到报废的开采年限称矿井服务年限。 服务年限、生产能力、矿井储量之间关系 第三节 井田再划分 一、井田划分为阶段 二、井田划分为盘区 针对近水平煤层来划分 三、井田分区域划分 四、阶段内在划分 1、分区式布置: 2、分带式布置: 3、分段式布置 这种方式将整个阶段看成一个采区沿倾斜方向划分若干个区段,每个区段为一个工作面。 适应小井田,地质构造简单。 4、整阶段布置 井田较小时,可分成一个采区,沿倾斜方向分成若干个块段,每个块段是一个工作面。 这种布置生产系统简单,工程量小。 第四节 井田内开采顺序 一、煤层沿倾斜的开采顺序 煤层大多为倾斜状赋存,多层煤时先采上层后采下层。同一煤层由上向下开采成为下行式开采,反之称为上行式开采。 二、煤层沿走向的开采顺序 煤层沿走向开采有前进式和后退式。原则上开拓工程为前进式,区内回采为后退式。 第五节 巷道分类 一、按空间特征分类 第三章 矿井开拓方式 主要以井筒的形式为依据分为斜井、立井、平硐。 建井的原则 有条件建平硐先建平硐,无条件建平硐建斜井,无条件建斜井建立井。 第一节 斜井开拓 第二节 立井开拓 一、立井开拓除井筒形式外,其它开拓巷道布置与斜井相同。 二、立井开拓的特点 1、特点-可以适应各种水平的划分方式和阶段内的布置形式。 2、优点-井筒短、提升速度快、提升能力大、较易维护。 3、缺点-井筒施工技术要求高,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