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死亡的心理变化.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面对死亡的心理变化

一、对于死亡的反应 ? 人们对于死亡的原始反应就是恐惧. 即便在今天这样文明的时代,人类仍然害怕面对死亡. 死亡是未知的.当然也没有人死过并且回来告诉我们死亡到底是怎样的. 人类生来就害怕他无法理解和无法控制的事情.有一种叫濒临死亡的体验其实也不是真正的死亡体验. 我们永远无法知道真正的死亡到底是如何,所以我们也无法真正的理解它.因此我们从未停止对于死亡的恐惧. ? 大多数我们对于死亡的回应是回避。死亡不是一个愉快的话题. 当死亡必须讨论的时候,它往往被一些术语替代.在私下谈话的时候,死亡话题的讨论往往让人觉得不舒服.在谈论死亡的时候,说起 “谁谁走了” 比说 “有一天我也会死”要容易得多.在过去20年左右的时间, 很多人都已经写过关于死亡和濒临死亡. 常常会让人感觉到每个人只要经历过死亡的伤痛都写了一本书关于死亡. ? 然而每一个人的死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人的经历也是独一无二的。正是如此也让这些素材很难被用作其它人失去亲人伤痛的教材。实际上有一些忠告是自相矛盾的,因为每个人必须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来治疗他们自己的伤痛。 ? 二、痛苦周期 ? Elisabeth Kubler-Ross 博士是一位瑞士心理学家。她在1960年研究疑难杂症晚期病人时发现每个病人都要经过一个痛苦周期。这项研究成果也在心理学上树立了一个里程碑。 ? 第一个反应是震惊。病人对听到“死亡宣判的”的普遍第一个反应是“不可能”。 第二个阶段病人开始拒绝这个事实。常常会听到“这不可能发生在我身上”这样的陈述。 第三个阶段就是气愤。这种气氛往往是针对上帝、大自然、老天爷或者运气等。这个时候家属要理解,因为这个时候的愤怒也往往会因为某一问题发泄在家属身上。 第四个阶段是讨价还价。病人往往希望上帝能够延长他们的生命周期,常常许愿以改变某种行为为代价。 第五个阶段是感到悲伤。这个时期经历的时间最长。这个时候的病人主要特征是深度的沮丧、抑郁和脾气改变。这个时期延续的时间最长。 最后一个阶段就是接受。一旦这个阶段到达,病人往往尽可能的完成未达成的夙愿。在心理上他们已经平静,并且不再恐惧死亡。 ? 这种对死亡的痛苦历程的体验也发生在失去亲人的家庭成员中或者至亲好友中。预期说是周期性变化不如说是成心理层次的变化,因为人们有的时候并不是完全按照上面的顺序来表达自己的痛苦。 ? 同样第一个阶段的反应是震惊。类似于得知自己已经到了疾病晚期的患者一样,对于亲属来说第一个反应是对自己深爱的人已经死亡的消息表示难以置信,“不可能”。有的人会体验到麻痹的感觉。有些人会认为生活不真实。 ? 第二个阶段是拒绝。我们这个社会对于死亡是持否认态度的。即便我们的语言也避免承认死亡而使用了“人走了”这样的词汇。我们想避免承认死亡已经发生。在这个否认阶段,人们总是希望这不是真的。人们会希望这仅仅是一个噩梦,等到醒来一切都会照常。然而,受伤心灵的不会痊愈直道人们真正接受死亡这个事实。 ? 第三个阶段是生气。一旦我们的大脑接受了这个事实死亡已经发生,悲愤就会爆发。同样这种悲愤会针对上帝、老天爷或者医生、药品、家庭成员、或者自己(如果我做了什么……)。另一方面内疚也会产生。这种悲愤会也可能是针对整个外界。例如“当这样的惨剧发生,每个人怎么可能还安然无事的做他们自己的事情?” ? 第四个阶段就是悲痛。 这也常常是持续时间最长的时期。这个阶段可以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它的主要特征就是感到压抑、持续的自责、身体疾病、孤独、恐慌和无缘无故的哭泣。 ? ? 第五个阶段就是康复。有些人不会用康复这个词,因为一个人永远不会从失去亲友后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死亡会永远的改变我们的生活。事情永远不会像以前那样。虽然痛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少,但是永远不会消失。我们会永远的怀念我们深爱的那个人。但是在某种程度上说,我们也常常发现我们自己可以重新安置自己的生活,并且继续前进。这就是这个阶段的特点。 ? 这个“痛苦周期”里其实也有一些问题。首先这个痛苦周期过于简单。这些不同阶段的特点往往部分重叠。一个人可以在没有进入拒绝阶段的同时直接进入愤怒阶段。真正生活中的痛苦并不像这个周期所陈述的。 ? 另一个里程碑是Eric Lindemann研究的在2-5年内表现的六个痛苦阶段。 躯体的痛苦(称波浪状,持续20-60分钟) ?? 喉咙紧闭 ?? 胸闷 ?? 呼吸短促 ?? 叹气 ?? 感觉胃里空 ?? 体力下降 ?? 紧张 对于死亡全神贯注 ? 幻觉 (看到已故的人活着感觉到他的存在) ? 感觉到不存在的事物 内疚 仇恨 举止习惯的改变 ?? 焦躁不安 ?? 无目的的 ?? 缺乏专注 对于死者的认同 ?? 呈现出一些死者的特点 ?? 呈现出死者的一些疾病症状 ? 三、正常的悲痛 如前面提到的,每个人都必须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悲痛。悲痛常被看作是一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