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人教版)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练习题.docVIP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人教版)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练习题.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选择题: 1.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明太祖在中央采取的最重要的一项措施是 ( ) A.设三省六部 B.实行内阁制 C.设三司 D.废丞相 2.我国古代丞相一职的设立和废除体现了 ( ) A.国家统一的需要 B.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C.权力相互制约的需要 D.政令统一的需要 3.内阁制正式确立于 ( ) A.明太祖时 B.明成祖时 C.明宣宗时 D.明宪宗 4.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图五到图7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 A.朱元璋关心民众生活 B.朱元璋鼓励发展纺织业 C.明朝极力加强专制皇权 D.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范 5.康熙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这说明康熙帝精明干练,勤于政务 B.清初加强君主专政 C.康熙帝是一位有作为的君主D.清初君权与相权矛盾突出 A.中书省 B.内阁 C.锦衣卫 D.军机处 7.清朝军机大臣的基本职责是 A.决定军国大事 B.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C.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D.笔录传达皇帝的旨意 8.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自秦以后,中国的政治体制是以皇权为核心 B.皇帝处于权力金字塔的顶端 C.随着皇权的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也不断发生变化 D.直到清代才建立起完善的中央权力机构 9.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明清时期)消极因素逐渐增大,主要在于 A.激化了阶级矛盾 B.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 C.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斗争激烈 D.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10.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 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D.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材料题: 11. 1 丞相者,朕之股肱(股肱:大腿和胳膊,比喻左右辅佐之臣),所与共承庙宇(庙宇:国家),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汉书·孔光传》引汉哀帝语 材料2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材料3 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黄佐《南雍志》引明太祖语 材料4 昔程子云:天下之治乱系在宰相……若以国家治乱转倚宰相,则为之君者,不几如木偶旋缀乎?且用宰相者,非人君其谁为乎?使为人君者,深居高处,以天下之治乱,付之宰相,大不可也。使为宰相者,居然以天下之治乱为己任,目无其君,此尤大不可也。 ──《十二朝东华录》引清高宗(乾隆帝)语 回答: (1)根据材料1、2,概括丞相的主要作用。 (2)根据材料3,概括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及其特征。 (3)上述各朝统治者对宰相的态度是怎样的?有无本质的区别? (4)统治者对宰相态度的变化,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简答题: 12.皇权至上,是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特征。 答案: 1 D 2 B 3 B 4 C 5 B 6 D 7 D 8 D 9 D 10 B 11.(1)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减少皇帝的决策失误等(或提高行政办事效率之类,意思接近即可)。(2)废除丞相,设五府、六部等分理全国军政、行政等国事;各部门相互监督和牵制,保证全国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3)汉哀帝把宰相放在很高的地位;唐太宗认为国家大事与宰相等大臣商议,保证决策的正确性;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擅专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但是多数君主并没有总结这一教训;清高宗(乾隆帝)认为人君以天下之治乱付与宰相而自己成为傀儡,是要不得的。他们的本质是没有区别的,都是从巩固其统治出发的。(4)形成了绝对君主专制,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绝对君主专制,又使大小官吏只能唯上是从,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极大地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12.明代罢中书省、废丞相,内阁制为中央辅政机构;清代以内阁及军机处为中央辅政机构,协助皇帝处理军政要务。明清两代,以六部为中央政务部门,分理国政,直属皇帝。皇权兼并了相权,形成了绝对君主专制,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绝对君主专制,又使大小官吏只能唯上是从,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