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新课标高中语文《六国论》教学简录.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课标高中语文《六国论》教学简录

新课标高中语文《六国论》教学简录 一、学习目标   1.学生能够基本理解文本字词句的含义,弄清文本所想表达的中心目的。   2.学生分析文本,理解文本围绕论点进行的严密论证的方法,并以此指导自己的写作。   3.通过交流与探讨,养成对不同见解发表个人观点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重点: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准确翻译文章。 三、学习难点:理解文本严密的论证方法,就不同见解发表个人观点。 四、课前预习:提前一课时让学生预习,教师做作者及背景简介,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己翻译文章,找出不会翻译的文句,以备第二课时交流讨论。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历史是一面镜子,如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今天让们走进战国,聆听六国的哀叹,聆听秦国的虎狼之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六国论》。 2、朗读 同学们大声、尽情地朗读课文 3、交流讨论 同学们分组讨论,交流课前预习后仍不明白的问题 4、交流成果: 各组推举代表,展示讨论之后仍不会的问题(提出明确要求,字词句翻译) 学生提出的问题:洎牧以馋诛、义不赂秦、其实百倍、以有尺寸之地、不赂者以赂者丧、诚不得已、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师生、生生合作解答(方法指导:联系上下文及所学知识) 5、分析文章 ⑴从《六国论》的“论”字切入,让学生思考本篇文章的论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不超过10个字) 生答: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⑵论点论证分析 教师展示两名学生预习时所列的结构提纲,区分不同点,确定分论点:赂秦而力亏;不赂者以赂者丧。 ⑶齐读第二段,思考本段阐述的是哪一个分论点。 生答:赂秦而力亏 ⑷本段运用什么论证方法? 生答:举例论证 教师指导:“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这是什么论证方法呢? 生答:对比论证 师问:类似的句子还有哪些? 生答: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教师指导:第一个对比论证是从数量上进行对比,突出诸侯国损失之大,秦国“所得”,那么,作者还从程度上进行了对比,是哪一处呢? 生答: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师问:很准确,那么从道理上来说,诸侯也不应该贿赂秦国,是那一句呢? 生答: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之多。 ⑸教师进行总结,本段运用对比论证,从数量、程度、道理三个方面说明“赂秦而力亏”的论点,那么,是所有的国家都贿赂秦国吗? 大家齐读第三段。 师问:齐、赵、燕三国如何灭亡的? 生答:齐国,与嬴而不助五国;燕国,至丹以荆卿为计;赵国,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⑹齐读四、五两段 师问:文章最后产生什么样的议论?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生答: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⑺展示文章脉络的课件,总结文章结构。 结构:总——分——总 ⑻明确写作意图:借古——讽今 6、延伸训练:展示关于六国灭亡的不同观点 苏洵认为六国灭亡“弊在赂秦”,杜牧认为“灭六国者六国也”。 苏辙认为天下所重在于韩、魏,其它四国不助韩、魏,而招致灭亡。李桢认为称霸天下之心六国都有,秦国称霸是因为“得天助”,六国的失败是因为“失天助”。 你认为六国是如何灭亡的呢? 学生思考,阐述自己的观点。 甲:六国国君昏庸,结合《屈原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过秦论》等篇目,佐证自己观点。 乙:秦国国力强盛。结合地理位置,武器装备佐证自己观点。 丙:秦君善于招揽人才,为我所用。重用张仪,利用反间计等计谋,最终一统天下。 教师总结:苏洵提出这个观点,是和当时时代背景相联系的。当时北宋与契丹、西夏不和,北宋采取妥协政策以求和平,向契丹、西夏捐输了大量金银,使自己国力亏空,民不聊生,苏洵针对这样的形势,写了这篇文字,语言隐晦含蓄,而又意义深刻。再齐读4、5两段,体会苏洵的用心良苦。 7、布置作业 【评课】 《六国论》:首先,重点突出,授课思路清晰,环环相扣,导学案题目设置明确,指导性很强。其次,导学案设计实实在在,预习案设计详细,课上答疑巩固环节正真做到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再次,各家观点展示,开拓了视野,使本来枯燥的文言文变得生动活泼,学生表述观点,条理清楚,内容丰富。学生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建议:学生阐述观点后,再出示各家的观点,然后让学生再补充自己的观点会更好。             (九中) 《六国论》:授课很实在,不花哨;文言现象,落实很扎实;从字、词、句重点落实,到结构分析,到文本现实意义,环环相扣,稳扎稳打,思路清晰;预习案设计详细,并使学生真正落实,为第二课时节约了大量时间,使学生对文本投入思考,观点阐述时都跃跃欲试;重视文本诵读,文章诵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