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分享.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伏贴分享

三伏贴分享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冬病夏治三伏贴 技术操作规程 一、三伏贴开展时间 “三伏”是以每年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指干支纪日中带“庚”之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称为三伏。一般以初伏第一天开始三伏贴工作。贴敷以晴天的9:00—17:00为佳。 二、贴敷方法 (一)患者取正坐位,暴露贴敷部位,先擦去汗液,再用75%的酒精消毒贴敷局部皮肤(面积要大于贴敷面积),皮肤干燥后,将贴敷膏放在选取的腧穴上贴敷。 (二)每次药物贴敷时间以不超过6小时为宜,儿童、老人及体质敏感者应酌情缩短时间。 (三)根据病情每伏贴敷1~3次,连续治疗3年为宜。 三、选取穴位基本原则 (一)根据疾病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如哮喘、久咳、肺痹、肺胀(呼吸系统疾病)应选取背部双侧的肺俞、心俞、膈俞、定喘、膏肓等穴位。痹症(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应选取病变部位周围的穴位。 (二)经脉所通,主治所及,循经取之,选穴不宜多。每次选用3~4个穴位。辨证取穴、对应取穴及阳性反应穴相结合。 四、适应症 (一)久咳、哮喘、肺痹、肺胀(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二)小儿体虚易感冒、反复咳喘(呼吸道感染)者。 (三)痹症(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怕冷,或遇寒加重者)。 五、禁忌症 (一)贴敷部位的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者。 (二)对敷贴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 (三)皮肤过敏、瘢痕体质者。 (四)急性发热性疾病、多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热期及活动性肺结核者。 (五)咯黄色浓痰、咯血、衄血或易出现口腔溃疡等内火较重者。 六、慎用人群 (一)孕妇。 (二)艾滋病、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者。 (三)糖尿病、血液病、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支气管扩张、恶性肿瘤的患者。 (四)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加重期间。 (五)二岁以下婴幼儿。 七、注意事项 (一)一般对小的水泡,不必特殊处理,待其自然吸收,或外涂龙胆紫;若出现大的水泡,应及时妥善处理,以防感染。 (二)配制好的药物不可放置过久,药物宜密闭、低温保存。天气炎热、潮湿时,保留的时间宜相应缩短。 (三)第一次贴敷的时间不宜太长,尽量不要把皮肤贴出水泡,以免影响以后的治疗。 (四)贴敷部位的皮肤如出现红斑、水泡等,应谨慎进行下一次贴敷治疗。可更换腧穴或待皮肤恢复正常后再进行治疗,要注意减少贴敷治疗的时间。 (五)久病、体弱、消瘦者,用药量不宜过大,贴敷时间不宜过久,并在贴敷期间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 (六)患者在贴敷后不要剧烈运动,避免出汗,尽量避免电扇、空调直吹。 (七)患者在贴敷期间的饮食应清淡,应尽量避免食用寒凉、过咸等有可能减弱药效的食物;应慎食海鲜、牛羊肉等和肥甘滋腻之品,以免诱发过敏反应及减弱药效。 (八)在取下贴敷剂后,可用清水冲洗局部。不宜搓、抓、挠贴敷部位,也不要使用洗浴用品及涂抹其他止痒药品,防止对局部皮肤的进一步刺激。 1 什么病适合冬病夏治?    “冬病”,顾名思义,是指在寒冬季节容易发作或病情加重的疾病。患有“冬病”的人多属于阳虚体质,一年四季中,人体在夏季时的阳气最为旺盛,而在这个季节通过一些培补阳气的方法来纠正阳虚体质,常能使“冬病”的发作次数和严重程度得到明显的改善,这便是“夏治”。“夏治”实际上是针对“冬病”的一种预防措施。   适合进行“夏治”的“冬病”主要包括三类,即: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慢性呼吸道疾病,慢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等慢性胃肠病,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顽固的脊椎关节性疾病。   “冬病”的共同特点是属于“寒证”、“虚证”。也就是说,在上述三类疾病中,只要是在天气寒冷或温差变化大时,就容易发作或加重的,多属于可以进行“冬病夏治”的范畴。除此之外,如胃炎等疾病,虽然也是慢性肠胃病,但由于并非只在寒冷季节发作,就不适合冬病夏治。   2 冬病夏治都有哪些方法?  说到冬病夏治,人们马上想到贴膏药,其实,冬病夏治的治疗方法并不仅仅是贴膏药那么单一,穴位艾条灸、穴位注射、穴位拔罐、脐疗、刮痧、药膳等也都是“夏治”增强疗效的重要治疗手段。   刮痧,是用刮痧板蘸刮痧油反复刮动,摩擦患者某处皮肤,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通过对经络穴位的良性刺激,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出现青紫色出血点,从而改善局部微循环,起到疏通经络,舒筋理气,祛风散寒的作用,有助于增强机体抗病能力。这一方法对治疗肠胃病、肩周炎、颈、腰椎病、腰肌劳损、关节炎等病效果更好。   拔罐,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吸着于皮肤,造成淤血的一种疗法。具有疏通经脉,温经散寒、行气活血、止痛消肿等功效,适宜哮喘、风湿痛、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等病。   穴位注射,是选用中西药物注入有关穴位以治疗

文档评论(0)

htfyz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