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优质铜材深加工产业技术发展指引-安徽科技厅.DOC

安徽优质铜材深加工产业技术发展指引-安徽科技厅.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安徽优质铜材深加工产业技术发展指引-安徽科技厅

附件3: 安徽省优质铜材深加工技术发展指南 优质铜材深加工主要包括高精板带材、高精高效散热管材、高精度电解铜箔、精密线材、高强高导铜合金、高强耐蚀铜合金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为引导和带动全省铜材深加工产业发展,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特编制《安徽省铜材深加工技术发展指南》(2010-2015年)。 一、发展现状及趋势 国内外铜材深加工发展趋势是采用大型、高速、连续化、短流程、自动化、精密、高效、节能、环保的先进技术和装备。铜板带加工技术主要是采用大型热轧机开坯、气垫炉和钟罩炉光亮退火,主导产品是电子铜带,高弹性、高可靠性性的接插铜带,高导电纯铜带等,适应电子、电力和通讯产业发展的需求;铜管棒加工技术主要是轧管机单、双、三线并举,带有平衡装置、环孔型、行程长和轧制速度高,主导产品是高强高导电铜合金材料、易切削黄铜棒等;电解铜箔加工技术主要是阴极辊直径大、表面处理速度高、厚度公差为负公差、厚薄均匀,主导产品是双面光标准箔、红花箔等。 我省具有良好的铜产业基础和发展前景,形成了以铜陵有色、鑫科材料、精诚铜业、精达股份为龙头,众多“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特色产品为支撑的优质铜材深加工产业格局,在铜冶炼和铜材深加工领域掌握了一批核心技术与工艺,铜板带、超微细漆包铜圆线、铜基电子材料等一批特色产品在全国具有一定地位,在市场上享有较高的知名度,拥有丰富的铜深加工科技资源,骨干企业与省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机构建立了密切的产学研合作关系,随着技术装备水平的提升,我省铜加工综合成品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二、发展思路 1、总体思路。以骨干企业为主体,适度超前布置,重点突破,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铜深加工业,高起点、长链条开展铜材精深加工,开发新产品,提高附加值,带动配套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坚持市场导向、以重点产品为龙头,开展重大成套加工装备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突破铜材深加工中的关键核心技术,支撑铜材深加工产业跨越式发展,做大做强铜材深加工产业。到“十二五”,形成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较完善创新体系产业链的企业群,取得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的技术成果、核心技术和专利,主要生产工艺、技术装备和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铜材深加工产值达1000亿元。 2、技术路线。围绕板、带、箔、棒、线等铜材深加工产品,开展材料设计、铜材熔炼和铜材加工工艺等共性技术研发,为铜材深加工产品提供共性技术。拓展深加工产品系列,大力发展引线框架用高精度铜板带、高速铁路接触线、高精度铜箔等高附加值、产业链长、带动力强的品种,注重资源回收利用与节能减排,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依靠科技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发展铜材深加工产业之路。 三、优先领域与发展重点 (一)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究 1、材料设计技术。开展材料成分设计、组织设计和性能设计等优化设计方法研究,开展固溶强化、弥散强化、细晶强化和形变强化等材料强化方法研究,开展多元复合微合金化和复合材料法方面的研究,建立材料成分与性能指标数据库。 2、铜材熔炼技术。研究不同组成的还原气氛下非真空熔铸时氢与氧平衡关系,木炭覆盖进行还原的动态平衡条件及促使反应向还原进行的方法。研究进料、干燥、熔炼、保温、浇注一体化全密封技术以及还原气氛保护技术及全程质量监控技术。重点开展潜流式熔炼、电磁搅拌技术、立式连续铸造、水平连续铸造、铜线杆连铸连轧、上引多头连续铸造、连续定向凝固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3、铜材加工工艺。重点开展短流程、高效、节能的优质铜材深加工工艺研究。开展大铸锭热轧在线淬火、在线铣面、大卷重高精度冷轧、展开式连续光亮退火、板型及尺寸精度闭环控制、带材残余应力消除与控制技术、轧制过程稳定化控制以及修边、精整等板带材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开展合金盘管拉伸、多线上引铜管、大吨位反向挤压、联合拉伸及在线质量检测等管棒材生产技术问题的研究。开展连续挤压型、线及高精度拉伸型、线材生产技术研究。开展铜加工过程中金属损耗控制技术研究。 (二)高精铜板带开发技术 1、引线框架用电子铜带。开展对引线框架铜合金的品种设计、制造技术和工艺水平的研究,重点开展对第二代Cu-Ni-Si和第三代Cu-Cr-Zr合金引线框架材料微合金化原理及合金设计研究和0.20mm以下的超薄产品的开发,开展无氧铜熔炼、合金熔体净化与保护、成分控制、超低氧含量及其均匀性分布控制、易挥发及易氧化元素(Zr、稀土)非真空添加、连续铸造、在线热轧—淬火—铣面短流程技术以及去应力退火和复合强化等关键技术研究,重点开展引线框架加工中的关键技术——高速级进冲切成型模具设计技术的研究,使模具成型技术接近国际水平,解决加工过程中表面质量差、重金属含量超标、残余应力高、内应力不均匀、软化点低等问题,开展第二、第三代引线框架铜合金带材性能评价与技术标

文档评论(0)

wumanduo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