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拔火罐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范
——————拔罐疗法
一、拔罐的种类
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蒸汽等方法造成罐内负压,使罐吸附于腧穴或体表的一定部位,以产生良性刺激,达到调整机体功能、防治疾病目的的外治方法。
1、火罐 火罐是指通过燃烧罐内空气的方法用来拔罐的器具。
2、水罐 水罐是利用空气热膨胀原理,通过蒸汽、水煮等方法用来拔罐的器具。
3、抽气罐 用一种特制的罐具和一个抽气装置构成并通过抽吸方法用来拔罐的器具。
4、针罐法 针罐法是指针刺与拔罐相配合的治疗方法。
二、 操作步骤与要求
(一)、 施术前准备
1、 罐具
根据病症、操作部位的不同可选择不同的罐具,罐体应完整无碎裂,罐口内外应光滑无毛糙,罐的内壁应擦拭干净。
2、 部位
应根据病症选取适当的治疗部位。以肌肉丰厚处为宜,常用肩、背、腰、臂、四肢近端以及腹部等。
3、 体位
应选择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
4、 环境
应注意环境清洁卫生,避免污染,环境温度应适宜。
5、 消毒
①、 罐具:对不同材质、用途的罐具可用不同的消毒方法。玻璃罐用2000mg/L的84消毒药液浸泡(消毒液每周更换2次)或75%乙醇棉球反复擦拭;对用于刺络拔罐或污染有血液、脓液的玻璃罐应一罐一用,并用2000mg/L的84消毒药液浸泡2h(疑有乙肝病毒者浸泡10h)。塑料罐具,可用75%乙醇棉球反复擦拭;竹制罐具可用煮沸消毒。
②、 部位:一般拔罐的部位不需要消毒,应用针罐法时用75%乙醇或0.5%~1%碘伏棉球在针
③、 医者:医者双手可用肥皂水清洗干净。应用针罐法时应再用75%乙醇棉球擦拭。
(二)、 施术方法
1 、吸拔方法
A、 火罐
a. 闪火法
用止血钳或镊子等夹住95%乙醇棉球,一手握罐体,罐口朝下,将棉球点燃后立即伸入罐内摇晃数圈随即退出,速将罐扣于应拔部位。
b. 投火法
将易燃软质纸片(卷)或95%乙醇棉球点燃后投入罐内,迅速将罐扣于应拔部位。
c. 贴棉法
将直径1cm~2cm的95%乙醇棉片贴于罐内壁,点燃后迅速将罐扣于应拔部位。
B、 水罐
a. 水煮法
将竹罐放入水中或药液中煮沸2min~3min,然后用镊子将罐倒置(罐口朝下)夹起,迅速用多层干毛巾捂住罐口片刻,以吸去罐内的水液,降低罐口温度(但保持罐内热气),趁热将罐拔于应拔部位,然后轻按罐具30s左右,令其吸牢。
b. 蒸汽法
将水或药液(勿超过壶嘴)在小水壶内煮沸,至水蒸汽从壶嘴或套干壶嘴的皮管内大量喷出时,将壶嘴或皮管插入罐内2min~3min后取出,速将罐扣于应拔部位。
C、 抽气罐
先将抽气罐紧扣在应拔部位,用抽气筒将罐内的部分空气抽出,使其吸拔于皮肤上。
D、 其他罐
如拔挤气罐、电磁罐、远红外罐、药物多功能罐等,可根据其说明书操作。
2、 应用方法
A 、 单纯拔罐法
a .闪罐
用闪火法将罐吸拔于应拔部位,随即取下,再吸拔、再取下,反复吸拔至局部皮肤潮红,或罐体底部发热为度。动作要迅速准确。必要时也可在闪罐后留罐。
b.留罐
将吸拔在皮肤上的罐具留置一定时间,使局部皮肤潮红,甚或皮下瘀血呈紫黑色后再将罐具取下。留罐时间可参见附录B。
c. 走罐
先于施罐部位涂上润滑剂(常用凡士林、医用甘油、液体石蜡或润肤霜等),也可用温水或药液,同时还可将罐口涂上油脂。用罐吸拔后,一手握住罐体,略用力将罐沿着一定路线反复推拉,至走罐部位皮肤紫红为度,推罐时应用力均匀,以防止火罐漏气脱落。
d. 排罐
沿某一经脉或某一肌束的体表位置顺序成行排列吸拔多个罐具。
B、 针罐法
a. 留针拔罐
在毫针针刺留针时,以针为中心拔罐,留置后起罐、起针。留置时间可参见附录B 。
b. 出针拔罐
c. 刺络拔罐
在用皮肤针或三棱针、粗毫针等点刺出血,或三棱针挑治后,再行拔罐、留罐。起罐后用消毒棉球擦净血迹。挑刺部位用消毒敷料或创可贴贴护。
C、 起罐方法
a. 一般罐
一手握住罐体腰底部稍倾斜,另一手拇指或食指按压罐口边缘的皮肤,使罐口与皮肤之间产生空隙,空气进入罐内,即可将罐取下。
b. 抽气罐
提起抽气罐上方的塞帽使空气注入罐内,罐具即可脱落。也可用一般罐的起罐方法起罐。
c. 水(药)罐
为防止罐内有残留水(药)液漏出,若吸拔部位呈水平面,应先将拔罐部位调整为侧面后再起罐。
(三)、 施术后处理
1、 拔罐的正常反应
在拔罐处若出现点片状紫红色瘀点、瘀斑,或兼微热痛感,或局部发红,片刻后消失,恢复正常皮色,皆是拔罐的正常反应,一般不予处理。
2、 拔罐的善后处理
起罐后应用消毒棉球轻轻拭去拔罐部位紫红色罐斑上的小水珠,若罐斑处微觉痛痒,不可搔抓,数日内自可消退。起罐后如果出现水泡,只要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若水泡过大,可用一次性消毒针从泡底刺破,放出水液后,再用消毒敷料覆盖。若出血应用消毒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试题(连线题).doc VIP
- 长虹LED42C2000黑屏故障通病维修方法分享.doc
- 教科版(2025秋)四年级科学下册总复习之连线题(含答案) .pdf VIP
- 2025年机修钳工(高级技师)职业技能鉴定理论考试题库资料(含答案).pdf
- 三字经全文带拼音完整版 打印版.pdf VIP
- 科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项训练题04——连线题(含答案+详细解析).docx VIP
- 江苏省苏北四市(徐州、宿迁、淮安、连云港) 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思想政治试题(含答案).pdf VIP
- 消防员心理培训课件.pptx VIP
- 2024年高考政治真题汇编《哲学与文化》.docx
- 风力发电场生态保护及恢复技术规范-DB21.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