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三、 《哈姆莱特》.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 《哈姆莱特》

三、 《哈姆莱特》 《哈姆莱特》(1601)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剧中丹麦王子为父复仇的故事取材于公元1200年的丹麦史。在莎士比亚之前,这个故事多次被人改编为流行的复仇剧,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则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推陈出新,使之成为欧洲戏剧史上的奇观。 《哈姆莱特》写于17世纪初,该剧以中世纪的丹麦宫廷为背景,通过哈姆莱特为父复仇的故事,真实描绘了文艺复兴晚期英国和欧洲社会的真实面貌,表现了作者对文艺复兴运动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注。 文艺复兴运动使欧洲进入了“人”的觉醒的时代,人们对上帝的信仰开始动摇。在“个性解放”的旗帜下“为所欲为”,这是当时的一种时代风尚。这一方面是思想的大解放,从而推动了社会文明的大发展,另一方面,尤其是到了文艺复兴的晚期,随之产生的是私欲的泛滥和社会的混乱。面对这样一个热情而又混乱的时代,时值人到中年的莎士比亚,已不像早期那样沉湎于人文主义的理想给人带来的乐观与浪漫,而表现出对理想与进步背后的隐患的深入思考,《哈姆莱特》正是他对充满隐患和混乱社会的一种审美观照。 剧本一开始就描写了丹麦动乱不安的社会局面。人们普遍感到“世界的末日到了”。新国王克劳狄斯为权势所诱惑,私欲的洪水冲垮了理智的堤坝,以杀兄之暴行,夺取王位,霸占嫂嫂,又以奸诈的手段企图置王子哈姆莱特于死地。克劳狄斯是一个为欲火吞噬了仁慈之心的奸雄,一个贪婪的利己主义者,一个丧失了理性的冒险家。他象征着文艺复兴晚期以满足个人私欲为核心的“新信仰、新道德”。受这种道德观念的影响,许多人从恶如流。在克劳狄斯的周围,“一万个人只不过只有一个是老实人”。王后乔特鲁德经不住情欲的引诱,在丈夫去世后不到两个月,便不顾当时禁止叔嫂通婚的道德约束,委身于克劳狄斯,“这样迫不及待地钻进了乱伦的衾被”。哈姆莱特昔日的情人和朋友,如今也成了克劳狄斯的密探。大臣波洛涅斯趋炎附势,为了保护个人的既得利益,变得世故圆滑,毫无是非曲直之心。挪威王子福丁布拉斯欲火炎炎地窥视着丹麦的局势,随时准备夺取丹麦的王位,侵吞邻国的领土。他代表了一种不顾一切地冒险与掠夺的精神。一个为个人私欲所驱使的世界,自然会将上帝的仁爱踩在脚下。难怪哈姆莱特说,“那是一个荒芜不治的花园,长满了恶毒的莠草”,世界“是 一所很大的牢狱”。“荒芜”、“莠草”、“牢狱”等等,都从伦理、哲学和宗教的意义上象征性地告诉人们,上帝失落了,而魔鬼却活着,世界变成了“冷酷的人间”,变成了理性精神丧失的荒原。这是一个面临信仰危机的“颠倒混乱”了的时代,这便是文艺复兴后期的英国和欧洲社会。历史上还从来未曾出现过如此放纵情欲的时代。莎士比亚在剧中通过对“颠倒混乱”的人的生存环境的描绘,不仅揭露和批判了当时英国和欧洲的社会现实,而且指出了一味强调个性解放、放纵人的欲望对社会和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危害性,作者在对“颠倒混乱”的社会表现出深深忧虑的背后,流露着对理性、秩序和新的道德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呼唤。 悲剧主人公哈姆莱特是一个处于理想与现实矛盾中的人文主义者的形象。哈姆莱特是丹麦的王子,他在威登堡大学念书时,接受了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那时,他把世界看成是光彩夺目的美好天地,他认为,“负载万物的大地”,是“一座美好的框架”,“覆盖众生的苍穹”,是“一顶壮丽的帐幕”,是“金黄色的火球点缀着的庄严的屋宇”。特别为文学史家所称道的是哈姆莱特关于人的一段精彩议论: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这种议论,体现了人文主义者对人、对社会所寄托的理想,说明哈姆莱特曾经是个怀抱理想的乐观的人文主义者。正是这种乐观思想,使他将父亲看成一个十全十美的理想君王,将母亲看成圣母一样纯洁的女性。父亲是理想的化身,母亲是爱的象征,父亲和母亲的结合便是理想与爱的结合,能使这种结合得以实现和存在的世界自然是“美好的花园”。那时的哈姆莱特是“快乐的王子”。但是,这种美好的世界在《哈姆莱特》一剧中几乎是不存在的。剧本一开始,世界便已“颠倒混乱”,人们恶梦不断,惶惶不可终日。面对父死母嫁王位被篡夺的严酷现实,哈姆莱特像一夜间遭到严霜袭击的娇花,精神颓唐,痛苦与忧虑使他成了一个“忧郁王子”。在昔日的理想被击碎的情况下,他一方面激愤地诅咒这个“冷酷的人间”,一方面又深入地思考与研究生活于其间的人。他对世界的看法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在此时的他的眼中,“负载万物的大地,这座美好的框架,只不过是一个不毛的荒岬;这个覆盖众生的苍穹,这顶壮丽的帐幕,这个金黄色的火球点缀着的庄严的屋宇,只是一大堆污浊的瘴气的集合”。至于人,“在我看来,这个泥塑的生命算得了什么?人类不能使我产生兴趣,虽然我从你现在的微笑中,我可以看到我在这样想”。可见,严酷的现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