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维地理信息模型生产规范
CH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测 绘 行 业 标 准
CH/T 9016-2012
三维地理信息模型生产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the producing of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2012-10-26发布 2013-01-01实施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发布
目 次
前言
规范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缩略语
总体要求
数据准备
生产设计
地形模型生产
建筑要素模型生产
10 交通要素模型生产
11 植被要素模型生产
12 水系要素模型生产
13 管线及地下空间设施要素模型生产
14 场地模型
15 其他要素模型
16元数据生产
17质量要求
附录A(资料性附录)纹理贴图不同等级表现参考示例
参考文献
前 言
CH/T 9015—2012《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产品规范》、CH/T 9016—2012《三维地理信息模型生产规范》和CH/T 9017—2012《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库规范》对三维地理信息模型的数据获取、加工处理 和生产建库等过程提出了具体技术要求,并作出了相应规范。
本标准涵盖了三维地理信息模型生产方面的内容。
本标准的起草规则依据CB/T1.1—2009。
本标准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信息中心、高德软件有限公司、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和北京四维益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成名、李宗华、赵占杰、林苏靖、胡圣武、刘晓丽、李治庆、印洁、洪志远、赵柯、 吴璇、陶迎春、孟勇飞、林善红。
三维地理信息模型生成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的内容、采集方法和模型制作以及数据质量等方面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的采集、模型制作以及更新维护等工作环节。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17941 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
GH/T 9015—2012 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产品规范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三维地理信息模型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能可视化反映相关地理要素在立体空间中的位置、几何形态、表面纹理及其属性等信息,包括各种地上主要地理信息的外部及地下空间,不含地上各建(构)筑物地理信息内部。本标准中简称三维模型。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DEM 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OM 数字正射影像图(digital orthopoto map)
CAD 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
总体要求
数据采集原则
几何数据采集原则
几何数据采集原则如下:
a) 选用的已有测绘资料应满足建模现势性和精度要求;
b) 平面和高程数据的采集,应符合现行相关技术规定;
c) 应以能够准确表达对象几何形态特征为原则,必要时可通过图像或视频等方式辅助描述几何形态的细节特征。
纹理数据采集原则
纹理数据采集原则如下:
a) 应选择光线较为柔和的环境(包括天气、时间、地点等〕,按正视角度进行拍摄。应避免逆光拍摄。
b) 遵循纹理的单一最小化原则。应拍摄地物所有部位的表面影像。有重复单元的表面,宜拍摄局部。无重复单元的表面,应拍摄完整表面。对无法正视拍摄的表面,应进行多角度拍摄,并利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纠正和拼接处理。
c) 应根据不同细节层次的模型以及相应的精度与表现要求,确定拍照需要表现的细节。
d) 应拍摄有代表性的表面影像制作通用纹理或示意纹理。
属性数据采集原则
属性数据采集原则如下:
a) 精细建模的地物应采集相应的属性,属性类别可参照GB/T 20258的规定确定;
b) 属性数据采集宜与几何数据、纹理数据的采集同步进行;
c) 属性数据必要时应进行实地校核检查,保证建模地物的属性信息正确完整;
d) 属性数据编码应具有系统性、科学性、一致性、通用性和可扩展性。
空间参考系
按CH/T 9015—2012,5.2的规定,三维模型包括地形模型、建筑要素模型、交通要素模型、水系要素模型、植被要素模型、场地模型、管线及地下空间设施要素模型和其他要素模型,三维模型数据应采角统一的、符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