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常德诗墙文化内涵.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常德诗墙文化内涵

诗国长城 文化丰碑 ——中国常德诗墙文化内涵解读 湖南文理学院中文系教授 张文刚   中国常德诗墙全长3000米,刻诗1200余首,刻嵌中外壁画43幅。诗墙以时空交汇、纵横结合的构想寻求内容和形式的完美和谐。其内容侧重于历代题咏常德的诗词,突出地方文化特色;表现形式则是着眼全国,努力荟萃当代中国书画艺术的一流佳作,并致力于镌刻技艺的精到准确,充分体现书画作品的原貌和神韵。(井书光:《 一座当代的露天博物馆——记常德防洪诗墙 》,《中国水利报》2001-09-18 ) 常德诗墙由《百代沧桑》、《名贤题咏》、《武陵佳致》、《兰芷风华》、《华夏新声》、《五洲撷英》等六大部分组成。“三绝诗书画,一墙天地人。”常德诗墙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下面拟从空间截面的文化姿态、时间维度的文化经脉、超越时空的文化因子和人生视点的文化品格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 空间截面的文化姿态 中国常德诗墙有相当一部分诗作和画刻是表现常德地方文化的。空间的意义是无处不在的,包括空间赋予文化的独特的内涵和气质。常德诗墙之所以在常德这样一方土地上高标独立,正是因为常德有着悠久的文化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此为依托的常德诗墙必然首先将这种地方文化的精神姿态展示出来。 (一)丰富的人文背景 常德历史文化悠久、底蕴深厚。常德诗墙大型石壁画《常德揽胜图》、《沅江春暖》、《澧水花繁》、《题咏名贤图》和《武陵英杰图》等,就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常德美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重要的历史地位。 1、流落、游历于此的文人雅士给常德注入了瑰丽的文化梦境。清代诗人师范在《武陵杂诗》中写道: 到此才知客路长,春烟黯淡水茫茫。人非屈宋天难问,地是沅湘草易香。 刘梦得来诗境阔,马文渊去阵云荒。渔郎莫被桃花引,晋魏都从一饭忘。 屈原、宋玉的足迹和诗情,“沅芷澧兰”的姿态和芳香,唐代刘禹锡谪贬朗州时开拓新境的诗文,东汉马援征战武陵的旧战场,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仙境,把常德这一方土地装扮得古色古香、诗意缭绕。刘禹锡谪居常德十年创作了大量的诗歌,特别是发展了《竹枝词》。“龙标去后风流歇,梦得来时雅韵和。”(《常德怀古》)刘禹锡诗作的风流雅韵增添了常德的文化分量,为后代诗人所景仰。当年王昌龄谪贬龙标县尉途经常德时同样留下了美丽的诗篇。李白也曾到过常德。清代何绍基的《木瓜山》、童悟盛的《太白湖怀古》、曾启第的《太白湖》等诗歌均表达了对李白的崇敬与思慕之情。唐代著名狂草书法家张旭的洗墨池,作为古武陵的一处文化胜迹,唐以来许多文人雅士多有题咏。清代武陵人陈长镇的诗歌《张旭墨池》表达了对张旭神奇书法的悠然神往之情。“惟余一派涓涓水,流出烟云不断香。”(明·王守仁《墨池遗迹》)张旭的书法艺术正如涓涓细流,馨香四溢,深刻影响后世的艺术创作和艺术精神。 除此以外,还有在安乡深柳书院苦读的范仲淹。宋代刘子澄的《范文正公书台》、清代陶澍的《范文正公洗墨池》等诗歌赞美了范仲淹的学风和人品,并以此勉励后学。 2、生长于斯的才俊名流给常德敷设了丰富的文化底色。在远古时代,有一位高士善卷隐居在枉山(今常德德山)。舜帝南巡时专程拜访,欲以王位禅让给他。善卷不受,仍继续同百姓生活在一起,死后百姓将他安葬在枉山之上,立祠祭祀。隋朝朗州刺史樊子盖仰慕善卷德行,改枉山为“善德山”,后又称“德山”,从此留下了“常德德山山有德”的民谚。明代武陵人冀元亨在《善卷钓台》中写道:“朗水逾清颍,孤峰胜九嶷”,“岸花迷系艇,江月静垂丝”。善卷的德行和操守一如水之清澈、峰之高耸、花之美丽、月之幽静。还有刘禹锡的《善卷坛下作》、宋代周必大的《善德山》、明代杨嗣昌的《临沅县》等诗歌以及石刻画《善卷让王》都刻画了常德文化源头上这尊令人仰视的“精神雕塑”。 车胤囊萤夜读的佳话,妇孺皆知。而囊萤故址就在今常德市属津市市新洲乡。车胤不仅刻苦自励,苦读成才,而且为官清廉,人品高洁。车胤的精神激励着后学者:“只认夜深萤聚处,便应冢下读书人。”(宋·王齐舆《车武子墓》)唐代著名诗人李群玉是诞生于澧州而引誉全国的诗人。他那孤云野鹤的情怀,傲骨铮铮的人格,幽兰飘香的诗文,必然牵动后来者的思绪,发为美丽的赞歌。唐代方干的《过李群玉故居》、现代人杜修岳的《过李群玉故居遗址》等诗歌在凭吊李群玉的同时,歌颂了李群玉的文学成就和人格精神。 “灵均去后楚山空,澧阳兰芷无颜色。君才如梦得。武陵更在西南极。竹枝词,莫摇新唱,谁谓古今隔。”(宋·苏轼《归朝欢·赠苏伯固》)苏轼在词中赞美了澧州人苏伯固,同时也表明屈原、刘禹锡等文化名人的精神和气度被后人所传承,融入了沅澧文化之中。 3、古老的历史文化遗址给常德构筑了坚实的文化地基。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