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然脆弱性到社会脆弱性_灾害研究的范式转型.docx

从自然脆弱性到社会脆弱性_灾害研究的范式转型.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自然脆弱性到社会脆弱性_灾害研究的范式转型

思想战线2012年第2期第38卷№.2,2012Vol.38从自然脆弱性到社会脆弱性:灾害研究的范式转型*周利敏摘要:社会脆弱性存在着四种典型的定义:分别是“冲击论”、“风险论”、“社会关系呈现论”和“暴露论”等。同时,社会脆弱性范式有三个基本理论假设即(1)脆弱性是一种灾前既存的条件;(2)脆弱性是灾害调适与因应能力;(3)脆弱性是一个特定地点的灾害程度。这一范式还包括两个基本研究命题即“风险不平等”与“社会分化”命题。只有通过社会脆弱性分析才能真正确认社会中最脆弱的群体,才能真正了解灾害中不同群体应对灾害风险能力的差异,才能真正为防灾与减灾规划提供有针对性建议。关键词:灾害;脆弱性;自然脆弱性;社会脆弱性;灾害社会学在当代,社会脆弱性学派已成为灾害社会学中最有影响的两个学派之一。社会脆弱性最初来自人类学或社会生态学领域,受地理学影响很深,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灾害风险研究。遗憾的是,虽然社会脆弱性为灾害社会风险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框架,但国内学界对于这一重要范式的深入研究却非常缺乏。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多、受自然灾害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虽然四川5·12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社会学界对灾害的研究逐渐增多,但研究视角相当有限。在已有的研究中,主要集中在社会资本、社会网络、集体行动、社会救助、风险社会、社会组织、社会动员和社会心理等视角,而对于社会脆弱性的研究几乎是空白。只有将社会脆弱性范式引入灾害研究领域,才能呈现出多元的灾害研究,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日益复杂的灾害现象。脆弱性分为物理脆弱性、经济脆弱性和社会脆弱性等。①就社会脆弱性定义而言,也存在着诸多争议和分歧,目前学界主要有以下几种典型定义:第一种是“冲击论”定义,它是指灾害对人类及其福祉的潜在威胁。安德森认为,社会脆弱性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灾害响应,并探讨底层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及制度等因素与灾害的关系如何,主要是通过因素分析来评估某一地区或社会群体在面对某一范围内现存或预期灾害冲击时所造成的脆弱性。②第二种是“风险论”定义,它是指灾害危险发生的概率,以卡特为代表,他将社会脆弱性定义为当灾难来临时某些社会群体总是比较容易遇到风险,受灾风险因素包括阶级、职业、族群、性别、失能状况、健康状况、年龄、移民身份及社会网络等。除了灾前受灾风险之外,脆弱性也指灾害对灾后生活的冲击程度。③克拉克(Clark,G.E)认为,脆弱性所引发的灾害风险的起源是多元的,在人类与环境系统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下会产生不同的灾害风险,因此,灾害风险有不同的衡量尺度和指标。④第三种是“社会关系呈现论”定义,以佩一、理论内涵及分析逻辑(一)社会脆弱性概念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脆弱性是指影响个人或群体受灾概率及灾后恢复能力的特质,这一特质可能来自居住的自然环境,也可能来自于个人或群体所处的社会情境,因此,威斯纳等学者将*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灾害社会工作介入机制及其组织策略”阶段性成果(07JC84000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灾变危机管理的社会协同问题研究”阶段性成果(08BSH011)作者简介:周利敏,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博士(广东广州,510006),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博士后流动站驻站研究人员(上海,200444)。①Blaikie,P.T.etal.AtRisk:Naturalhazards,people’svulnerability,anddisasters,Routledge,London,1994.②Anderson,M.B.VulnerabilitytoDisaster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AGeneralFrameworkforAssessingVulnerability,inMunasinghe,M.&Clarke,C.(eds),DisasterPreventionforSustainableDevelopment:EcomomicandPolicyIssues.AReportfromtheYokohamaWorldCon-ferenceonNaturalReduction.WorldBank,1995.③Cutter,S.L.Vulnerabilitytoenvironmentalhazards,ProgressinHumanGeography,1996,20(4),pp.529~539.④Clark,G.E.etal.AssessingtheVulnerabilityofCoastalCommunitiestoExtremeStorms:TheCaseofReverne,MA.,USA,MitigationandAda-ptationStrategiesforGlobalChange,1998,3,pp.59~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