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江 守望葵园.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许江 守望葵园   他以己之悟性去理解葵之物性,化草木出本心。于他而言,一岁一枯荣的生命同样有着一生一世的厚度   上山下乡和德国留学是改变他人生的重要经历。“我们这一代人生经历中有两把尺子:一把是上山下乡,土插队;另一把是西方留学,洋插队。我们的青春受着这两场巨大的人生迁变的塑造。第一把尺子,使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自己的家园,在灵魂深处留下家园的印记;第二把尺子带给我们一场生活和精神的远游,给了我们远望家园的铭心刻骨的距离。”   通往许江的精神世界,有两股力量交揉并进:一股是他的艺术家生命,以过往为根基,从生命的况味中研磨出色彩,挥洒在人生的画布上。另一股是他作为教育家、学者身份的力量,以中国文化和教育的未来为导向,致力培养高等院校视觉文化人才。两股力量都体现了他的启蒙诗性和远大的精神信念。   2016年12月2日,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选出新一届领导机构。许江当选中国文联副主席。   一天,笔者走进了许江在钱江之滨的画室,一边观画一边听他讲述着画葵前后的不凡人生。   以笔种葵   中国人自古有咏物抒怀的传统,在今天能把这种传统延续得如此精微的却不多见。许江,是其中一位。   许江自言“格葵,便是格他自身”,十余年磨一葵,自2003年8月某日在欧亚之交的土耳其马尔马拉海附近的小亚细亚高原,许江邂逅了一片广袤无垠的葵林。其后,他不厌其烦地访葵、追葵、种葵、画葵,他画春葵、夏葵、秋葵、冬葵,绘大葵、小葵、硕葵,他如农夫般在画布上每日不停地耕作,用画笔描绘出一首首葵园深处的精神史诗。每每画葵,他总能找到新的意象。他以己之生命去感葵之生命,以己之成长去体葵之生长。葵之多子,在他眼里是葵之多思。葵之向日,在他眼里是物与人共同的对光明和精神的追随。他以己之悟性去理解葵之物性,化草木出本心。于他而言,一岁一枯荣的生命同样有着一生一世的厚度,值得人们去感同身受。   画葵即画人,许江以葵为与新中国共同成长的一代人造像。“东方葵”指向新中国成立30年间的一代人。余华在《向日葵们百感交集》一文里,追忆了和许江近似的童年,“1955年出生的许江,1960年出生的我,出生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的素不相识的人们,向日葵是我们共同的一个记忆,是让我们这一代中国人热泪盈眶的一个意象……很多年过去,终于有一个人让我们的向日葵复活了。”那不是一两个人的童年,而是一代人的童年,这一代人在相似的经历中长大,彼此惺惺相惜,所以自觉牵手,心心相映,就像许江的葵园,从来就不是个体的写照,从来都是一片具有群体性和历史性的荒原。   与葵的不期而遇,如今看来显然成为了许江人生的临界点,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新的一个艺术人生的起点。在这个点上,他被打开被历史的尘埃所覆盖的那个真实的自我,过去的一切存在和路径似乎都只为寻找的这一个“我”。那一时刻的许江,邂逅“葵原”,也发现了“远望”。他回忆到:“我蓦然遭遇一片夕阳下的老葵。那葵钢浇铜铸一般,与大地浑然一体。它们正朝向同一个地方,太阳从它们身后缓缓落下。我仿佛看到一群老兵,也看到我们自身,那曾经向阳花开的一代人。那一瞬间,我所有的关于向阳花的经验――那时代的群体命运和现实的风雨沧桑,那交叠我心并在记忆中蒸煮了几十个年头的经验――被怦然激活。我看到了将一代人的生命历史性地活化而为的存在。我不仅看到了葵,而且看到了葵的荒原表情,看到了一个季节和站在季节边上的自己,从此开启了我的葵园绘画。每次创作,我都仿佛回到那里,回到那个夕阳西下、大地苍茫的“众神的黄昏”。那个时刻是我葵园记忆的起点,也是我后来无数葵园意象的家园。”   此后,许江陆续遭遇了生命中数个愀然于心的葵园现场,并从这些发生现场中反复自我开启,提炼出葵园绘画的精神内核:从内蒙古雪原的“沧桑如醉”,到象山葵园的“重生之炼”到阿尔泰荒原的“群葵即人”,再到嘉兴南北湖的“此在即诗”。在这段持续13年的生命远旅中,许江从远方回到本土,从俯瞰的天空回到沧桑大地,再回到群葵的家园。   人的生命,走向和脉络往往受牵引于前时前事,当时莫名的一个因子,或许最后竟主导了你的生命也未可知。这是生命的奇妙之处,被称之为命运。   1955年,许江出生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福州。他家处在城郊的一座小山上,有些季节站在门前就能看到长在山地上的一些向日葵。他父母都是中学的老师,在家中教他背唐诗宋词,在课堂上教他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使他变成了一位优秀的学生。1968年的一天,许江随父母下放到闽北的偏僻山区沙县。在沙县的日子里,他重启阅读,钻研绘画。中学毕业后,许江作为知青直接在农村插队落户,在山村学校里当代课老师,每日往返几十里的山路给不同村的孩子上课。1976年9月,许江凭美术专长进入福州美术公司,成为公司的“四大金刚”业务骨干之一,也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