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附子的用法
附子的用法
附子的用法
云南名医吴佩衡用附子经验,发现其对一般性虚寒证,附子用量通常为20~ 100 g,急性阴阳格拒、阴盛阳虚之危候,
则为60~ 250 g。恽铁憔用附子经验凡亡阳之证和阳虚重候当用50 g以上。潘清海认为寒痹痼疾用量30~ 45 g(夏季适当减量)。许信国认为
常规剂量不能取效,辨证确为虚寒之“附子证”者,可逐渐递增至 30~60 g。顾玉蓉、张云鹏都重用附子治疗痛痹(含类风湿性关节炎),其剂
量均为30 g。张广玉治风寒湿痹重用附子,剂量为15~30 g或更多。周嘉善治痹证寒湿重者,常用附片30~45g。王彦伯认为量愈大其毒性愈
大,故以不超过100 g为宜。赵树珍认为以不超过30 g为宜。黄全法根据阳虚程度,掌握在30~120 g之内,夏季应以30 g以下为宜,且不可随
意加大剂量。温诚荣认为重用附子的剂量,一般以60~150 g为宜。有人总结王子泉老中医应用附子经验:一般证候用量可在25~30 g,重症
可至50~60 g,少数危急重症可至100 g以上。杜仲平在治疗过敏性鼻炎属阳气虚弱型、及腰椎骨质增生而引起的坐骨神经痛、雷诺氏病而见
阳气不足、寒湿阻络型时往往将附片用到50 g。潘清海认为服药后再判附子增减进退有“三问”:睡眠、小便、动静。若服药后变得久不能睡
,或烦躁不宁,或彻夜不眠,小便黄赤或短涩,即当减其用量。关于什么是超(大)剂量应用,《中国药典》还未有明确的标准。附子常规剂量
为3~15 g,那么大于15 g无疑是超剂量应用了。以上所引各医家所用剂量都是超(大)剂量。但各医家超(大)剂量的频度不一样,是否有一个
比较确定的超剂量频度最能发挥附子的功效,尚不清楚。
1.3煎服法煎煮方法不当已被公认为附子中毒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大剂量应用附子的时候,欲要保证用药的安全,就必须严格煎服方法。温诚
荣L2J认为必须做到:①久煎:先将附子直火煎煮2 h以上,直至药液不麻舌为度,再加入他药合煎。②加姜:凡重用附子,可根据病情加干姜
或加生姜同煎,加姜煎可消除附子之毒性,防止附子炮制不佳,又可增强其温阳散寒之效。③1剂药煎煮2次,但每次药液不必1次顿服,可多
次分服,但应日尽1剂。④使用大剂量附子,时间不宜过长,尽量做到三五剂见效收功,若要继续使用,可逐渐减量。周康应用大剂量附子时
,并未先煎,而是先冷浸l h,然后与他药同煎20~30 min,煎成药约为250 mL。王彦伯认为用量无论多少,务必先煎。20g以下,不少于 0.
5 h,20 g以上不得少于1 h,否则有中毒之弊。黄全法认为所用附子须是严格按炮制规范处理的熟附片。将附片同生姜或干姜(用量为附子的
等量,或 1/2,或2/3)文火久煎90~120 min后,将滤出液同他药再煎20~30 min,此为头煎。二煎如上法,时间可适当缩短。两次药液混
合,早晚各1次饭后温服。连续服用7 d时,须停药2~3 d,以防蓄积中毒。赵树珍认为大剂量应用时必须煎煮2 h以上,至不麻口为度。丁振
声在重用附子治疗寒痹时,佐以 3:1的干姜或生姜,先煎60 min,认为不仅毫无毒性而且疗效准确。潘清海认为18 g以上应先煎,先煎时间
可根据所用克数,按每克先煎沸1 min累加。即15~30 g时,先煎30 min;45 g,先煎45 rain;60 g时,先煎60 min。张广玉认为15~30 g
,混合生甘草、生姜先煎60 min后再下余药同煎;30 g以上则用上法煎2 h以上。顾玉蓉在重用附子(30 g)为主治疗寒重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时
,与干姜10 g先煎30~60 min,后下诸药再煎20~30 min,认为附子量大而不中毒,关键在于炮制、久煎减毒。帅焘总结云南吴佩衡先生的
经验为:“凡有附片之方剂,必选用较大之煮药器,加多量开水,以猛火将附片煮熟。剂量五钱至二两者,煮熟二至三小时;如加量,则应增
加煮沸时间……煮熟后,由他人先试尝药液少许,总以不麻口为度,可免服后中毒。试尝后半小时内,如不麻口,再入余药煮十分钟,即可服
用“。董晓明将附片捣为小于包谷之颗粒,开水煎煮10 min后便为糊状,尝之已无麻味。认为种改进后的煎煮既缩短了煎煮时间,又节约了药
物用量。凌华根据潘清海报道:汤剂中有效成分的溶出率直接受药材体积的影响,药材体积越小,与溶媒(水)接触的机会越多,有效成分就越
容易被浸出,并指出:药材碎后的粒度以2~4mm最佳。对传统附片煎煮法进行了改良,即将含附片之汤剂(后下、包煎、熔化、冲服、另炖、另
煎煮除外)捣碎为散,用冷水浸泡3 h以上(以12 h左右为最佳),文火煮沸30 min左右,连煮2~3次,每4 h服1次;附片用量10~ 200 g,共
观察224例,1532人次,无1例发生中毒反应。严肖玲认为先煎能减低毒性,但不影响疗效。9~1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baltur燃烧器TBG210P17690030中文使用维护手册.pdf VIP
- 审核员现场见证评价表参考实用文档.doc VIP
- 2023年军队文职人员招聘之军队文职公共科目押题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docx VIP
- ai心理健康创业计划书.docx VIP
- 国开作业管理学基础-管理实训:第二章 查阅文献资料并写出评论参考(含答案)025.docx VIP
- 医学综合试题库及答案.docx VIP
- 通用工器具安全管理规范.docx VIP
- 2025届高考作文技巧之列提纲优化结构课件(共46张PPT).pptx VIP
- 光学装配与调校技术课件.pptx VIP
- 医学综合知识试题库+答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