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仰融高调复出幕后
仰融高调复出幕后
昔日远走美国的富豪、华晨中国原总裁仰融近期又高调亮相,声称将借国内汽车行业闲置产能重返制造整车领域。而在美国,仰融准备进军的新能源汽车项目还仅仅处于一个筹备和融资阶段,却已经与公司原来的管理团队对簿公堂,双方对公司控制权和投资项目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仰融高调复出幕后●本报记者 李辉
在王晓麟看来,曾经的合作伙伴仰融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了破坏他的造车大计。
在经历了短暂的蜜月期之后,王晓麟和仰融的矛盾在2008年底爆发,并于2009年初激化,最终在3月份对簿公堂。
事实上,就在仰融高调宣布回国造车大计的同时,王晓麟和他的团队已经开始在国内马不停蹄地活动,并和部分国内零部件供应商签订了合作协议。两个竞争的团队都在加速。
仰、王二人的恩怨纠葛,也逐渐浮出水面。
祸起萧墙
6月27日,上海香格里拉饭店,王晓麟率领美国混合动力汽车公司联合同济同捷公司召开了盛大的整车零部件采购配套供应商和超级平台发布与合作意向洽谈会。
与此同时,华晨汽车前掌门人仰融也高调在国内媒体亮相,宣称有意回国投资,并公布了堪称庞大的新能源汽车投资计划。
看上去,两人都是意气风发,摩拳擦掌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大展拳脚。
殊不知,此时远在美国中部的密西西比州地区法院,一场官司正打得如火如荼。原被告双方正是仰融和他昔日的伙伴王晓麟,并牵涉到20余家第三方团体以及相关公司。
争议对象正是上述美国混合动力汽车公司,其英文名为Hybird Kinetic Automotive Corporation(HKAC)。王晓麟提供的公司注册资料显示,按照最初的约定,仰融占有这家公司90%的股权,王晓麟则只占10%。
该案件在密西西比联邦法院的诉讼文书显示,2009年3月分,仰融一纸诉状把王晓麟及其团队成员邓曦、唐轶等告上法院,提出要求收回其对HKAC的控制权,称王晓麟只是其雇员。并诉请王赔偿数千万美元。
而王晓麟表示,根据双方当初达成的协议,自己与仰融乃是合作者而非雇佣关系,因此自己对HKAC的股份不仅不可剥夺,反而可以因此把已经“背弃”公司的仰融从HKAC“赶出去”——退还其所出资金或转让股权。在随后提起的反诉中,他要求仰融赔偿其损失5亿美元。
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采访时,王晓麟对此关系做了进一步解释。当初之所以让仰融占股比例达到90%,是因为仰曾承诺提供2亿美元的资金用于项目,而自己则凭借其在美国强大的人脉资源和金融资源获得10%股份。
“实际上就是他出资、我出力来一起做这个事情,而且后来仰融又提出把2亿美元改为1亿美元加上造车技术。”王晓麟说,仰融所占90%股权中,其实还有10%是预留给管理层的。
关于仰融和王晓麟二人到底是何种关系乃是本案的焦点。
“仰融一方极力认定我是他的雇员,从而把我赶出去,但是我有充分的证据证明我是合作者,理应享有股权。”王晓麟对记者表示。
在相关法律文书中显示,王晓麟称在最初的项目启动中,仰融确实投入资金160万美元左右,但是仅此而已,并未提供此前承诺的后续注资。
不过仰融并不这么认为,他在接受本报记者越洋电话采访时表示,自己陆续投入资金在数百万美元,仅样车一项就花费了近百万美元。他也承认,当初确有上述股权约定,但是王需拿出真金白银才能享有此股份。
王晓麟说,160万美元对于该项目的推动作用甚小,主要花在了买公司用车上(约40万美元)、在香港的活动、邀请名人以及差旅费上了。因此他只好通过其他渠道取得了推动资金。
而在密西西比联邦法院法官Michael P. Mills看来,仰、王双方均存在错误。他认可了王晓麟团队在推动该新能源汽车项目上的努力,认为仰融未能起到作为公司核心代表的作用。但他也指出,王晓麟私自把HKAC的股份发行给了自己所控制的CAPITAL WEALTH HOLDINGS LIMITED(资富控股),此事缺乏法律正当性。其仍接受来自HYBIRD KINETIC AUTOMOTIVE HOLDING, INC(HK控股)的资金同样是不对的。
“我是为了挽救项目。”王晓麟对此的解释是:Mills法官的意思应该先把股权问题解决好,而不应私自行动,但他觉得时间上来不及,诉讼过程漫长,而项目进展不容迟缓。
实际上,王早在2008年11月份就开始了把HKAC的股份转到资富控股名下的行动,王晓麟称,这是对于仰融后续资金不到位的防备。“项目进展需要资金,而仰融迟迟不肯注资,令我对他怀疑,失望。”
矛盾激化
导致二人决裂的催化剂是仰融尴尬的身份。
王晓麟在给法庭的文件中陈述, 2008年12月份他在北京被国家安全部门人士叫去谈话,明确表示对于仰融参与的项目不支持。这令一心想做成此事的王很担忧,随后即同仰融协商,希望仰融能退居幕后,仅仅出资而不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