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轲《孟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孟轲《孟子》

孟轲《孟子》 孟轲《孟子》   孟轲(约前372一前289),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县)人,中国古代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孟轲3岁丧父,幼年得力于母教。孟母三迁及断机劝学故事,成为家教佳话,广泛流传。孟轲受业于子思之门人 ,曾游学于齐都稷下学宫。40岁以后,游说各国,到过宋、鲁、滕,梁等国,虽倍受礼遇,终因其政治主张与时势不合,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而先后离去。最后再到齐国,被齐宜王聘为客卿,受上大夫之禄,不任职而论国事 。齐宣王不肯实行孟子建议,孟子遂告老还家。   孟子一生从事教育工作。他第一次到齐都稷下时,可能已开始聚徒讲学。而最后一次到齐,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 ,已是学生众多名躁一时的大师了。孟子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晚年还乡,专意讲学,与弟子公孙丑、万章等编成《孟子》一书。   孟子对孔子推崇备至,说: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叹息自己出生太晚,未得为孔子徒也。 司马迁说孟子受业于子思之门人。子思是孔子嫡孙。子思的老师又是孔子高足曾参。孔子死后儒分为八,其中子思之儒与孟氏之儒实为师承关系,后世称之为思孟学派。战国时期,先有思孟学派,后有荀子学派,儒学得以大张。唐代韩愈倡儒学道统说,自尧舜以至于孔子,接续孔子的则只有孟子,这是韩愈有意扬孟抑荀。至此孟子为儒学正统传人成为定论。孟子被尊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而孟子本人也是以孔子继承人和捍卫者自许的。   孟子在新形势下发展了孔子思想。他在诚本体基础上,构筑起包括天道观、性善论、仁政说、英雄史观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孔孟之道奠定了儒家学说的根基。思孟学派所发展的心性之学孕育了后来的宋明理学。孔子、孟子的学说虽不行于当世,但是当封建制度确立需要相应的上层建筑为之服务时,即刻受到重视,被确定为封建国家的正统思想,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包括教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孟子》一书记述了孟子游说各国及有关学术争鸣的情况,记录了孟子的教育活动和教育主张,是研究孟子思想的最主要的文献资料。全书共7篇,261章,约35,000字。篇名取开篇首句中二、三字,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每篇又分上下,如《梁惠王上》《梁惠王下》等。盖自汉以来旧式版本全书作14卷,即每篇上为一卷,下为一卷,合二卷为一篇。   关于《孟子》的篇数。《史记·孟荀列传》说是7篇,但是东汉应劭《风俗通·穷通》及班固《汉书·艺文志》皆说为11篇。赵歧《孟子题辞》则说孟子着书七篇,又有外书四篇。他只给七篇作注,认为外四篇似非《孟子》本真,后世依放而托之也。七篇流传至今,而外四篇早就亡佚了。今传《孟子外书》四篇,清代学者已辨明为明人伪作,梁启超所谓伪中出伪 。看来,司马迁七篇说是可信的。   关于《孟子》的作者。历来有三派意见:孟子自著说、孟子死后其学生编定说、孟子师生合作说。司马迁说:孟子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历代多数学者赞同司马迁之说,为师生合作派。自著派中如朱熹承认书中有孟子门徒笔墨,孟子曾加删定,是靠近师生合作派的。学生编定派最主要的论据是,书中诸侯有死于孟子之后的,为什么也称谥?对此闫若璩解释说.卒后,书为门人所叙定,故诸王侯皆加谥焉。   关于《孟子》的注释。最早有东汉赵歧的《孟子章句》,《十三经注疏》即用赵注。以后注家纷纭,重要的有朱熹的注。古注中最好的是清人焦循的《孟子正义》。今人杨伯峻有《孟子译注》,注释精当,可读性强。   关于《孟子》的历史地位和影响。《汉书·艺文志》将《孟子》列为子书。但是汉人普遍视其为辅经的传。五代后蜀时,《孟子》被列入十一经刻石,是为称经之始。南宋朱熹取《大学》、《中庸》,合《论语》、《孟子》为四书,花毕生精力作《四书集注》(含《孟子集注》),《孟子》地位随之提高。自元仁宗规定科举考试必须在四书内出题,而且议论必须遵照朱注,直到晚清废科举一直沿用这一规定。这样,《四书集注》便是所有读书人的必读书了,《孟子》一书的影响自非其他诸子可比。总之,《孟子》的地位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没落,逐步被抬高起来,影响也越来越大。中间也曾有过一点插曲,如明太祖初即位,对孟子民贵君轻思想很恼火,下令删去《孟子》85条,另出《孟子节文》一书,至永乐年间又恢复《孟子》全文。   《孟子》继承并发挥孔子的教育思想,许多问题比孔子讲得更为明确、生动;又在新提出的性善论的基础上,发展出心性之学。《孟子》对中国封建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宋代以后的理学教育影响深远。对《孟子》教育思想,我们要批判它,要从这个暂时的形式中,剥取那在错误的、但为时代和发展过程本身所不可避免的唯心主义形式中获得的成果。   (一)《孟子》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性善论   孔子曾提出性近习远,对人性善恶

文档评论(0)

sy7821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