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主题班会602 .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端午节主题班会602

*  六幺令?天中节(宋?苏轼)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 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 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 汨罗江渚,湘累已逝, 惟有万千断肠句。    * 渔家傲(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 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 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 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 四、端午节的当代演化 * 、中国大陆南方地区端午节习俗保存较完善,比北方地区气氛浓厚,各地举办各种规模的赛龙舟活动,家庭都包粽子吃,虽然不一定代表端午节本身的纪念屈原的意义,但这种习俗一直保留着。    2、自2008年开始,端午节在中国大陆也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按规定放假一天。    * 2009年湖北省代表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湖北秭归“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西塞神舟会”赛龙舟,湖南“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江苏苏州祭伍子胥的“苏州端午习俗”,就是中国大陆长江流域三个省份当地人民庆祝端午节时的习俗。 * 台湾俗谚有:“未食五月粽,破裘不愿放”,形容过了端午节才算真正进入夏季的炎热。端午节与春节、中秋节是台湾民间三大民俗节日。中华民国政府立端午节为法定假日,依规定放假一天。 有趣的棕子 一对新人“包”在粽子里,让人忍俊不禁。 是粽子还是大虫:粽子变成这个形状真让人有点吃惊。 魔方粽子:粽子的等边三角形不知道在几何学里有什么特殊的意义,连魔方也变成魔粽子了,不知道这样的应该怎么玩呢? 最大的粽子:是不是第一我们不得而知,但是瞧把这孩子给乐的。 “脖子上挂的什么玩意儿?”:狗狗脖子上也挂粽子,难怪要恼怒了“好重啊,耳朵上的支持不住了。” 粽子小钱包:你看错了,这其实是个小零钱包,完全由拉链代替粽叶,包成一个可爱的小粽形钱包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传统的端午佳节。然而在去年端午节来临之际,忽然有“可靠消息”(《人民日报》)说,这个我们的传统节日,亚洲某国家(指韩国)已将其列入国家遗产名录,很快将向联合国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你对此有何看法? 网友评论 1、果真人家要申报,我们也不必大惊小怪,尽管这节日的“出生证”在我们这里,但谁叫我们这几年连粽子都懒得吃了,而人家却有“规模和气派”地发展起“端午文化”了呢? 2、端午节等会不会被“端”走,根本还在于我们对待传统节日的态度问题,那就是我们对待民族特色的文化是不是热爱,以及热爱到何种程度。 3、与情人节、圣诞节等一系列洋节近年来在中国的火爆热闹相比,端午等中国传统佳节实在是太冷清,太受冷落了。 4、我们看看屈原是怎么死的,人们为什么纪念他,就会明白端午节一旦流落异乡我们失去的将会是什么。 民俗是我们和中国文化联系的血脉,没有继承和积淀的民族是没有根的民族。 * * 艾虎,旧时端午节驱邪辟祟之物,也作装饰品。我国古代视虎为神兽,俗以为可以镇祟辟邪、保佑安宁。《风俗通》云:“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噬食鬼魅,……亦辟恶”。故民间多取虎为辟邪之用,其中尤以端午节的艾虎为最具特色。艾虎或以艾编剪而成,或剪彩为虎,粘以艾叶,佩戴于发际身畔。端午节饰戴艾虎的风习已经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宋陈元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端午以艾为虎形,至有如黑豆大者,或剪彩为小虎,粘艾叶以戴之。王沂公《端午帖子》诗:‘钗头艾虎辟群邪,晓驾祥云七宝车’。”又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绫罗制成小虎及粽子……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古诗云:‘玉燕钗头艾虎轻’,即此意也。” 艾虎,旧时端午节驱邪辟祟之物,也作装饰品。我国古代视虎为神兽,俗以为可以镇祟辟邪、保佑安宁。《风俗通》云:“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噬食鬼魅,……亦辟恶”。故民间多取虎为辟邪之用,其中尤以端午节的艾虎为最具特色。艾虎或以艾编剪而成,或剪彩为虎,粘以艾叶,佩戴于发际身畔。端午节饰戴艾虎的风习已经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宋陈元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端午以艾为虎形,至有如黑豆大者,或剪彩为小虎,粘艾叶以戴之。王沂公《端午帖子》诗:‘钗头艾虎辟群邪,晓驾祥云七宝车’。”又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绫罗制成小虎及粽子……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古诗云:‘玉燕钗头艾虎轻’,即此意也。” 戴香包颇有讲究。老年人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欢戴梅花、菊花、桃子、苹果、荷花、娃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eixi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