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新媒体艺术观念的趋向新媒体艺术观念的趋向.pdf

新媒体艺术观念的趋向新媒体艺术观念的趋向.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媒体艺术观念的趋向新媒体艺术观念的趋向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3年第 1期 JOURNALOFRENMIN UNIVERSITY OFCHINA NO.1 2013 新媒体艺术观念的趋 向 童里 岩石 委姜 申甲 [摘要] 新媒体艺术重视和强调交往互动,但在实际艺术交往互动中却障碍频出。究其原因,主要在 于新媒体艺术带来的不仅是媒介手法的转换,而且是艺术观念上对现代主义艺术理念的反拨。新媒体艺术 伴随着后现代精神对现代主体性的反思,力图以受众的在场沉浸与作者的主观再现相抗衡,逐渐放弃人凌 驾于自然之上的制高点,从而回归到客体的参与之中。然而,观念前驱与创作滞后的矛盾、大众参与意识 与能力的缺位等原因,都阻碍了新媒体艺术的交往互动,这尤其体现在以空间现代性为特征的中国新媒体 艺术实践中。 [关键词] 新媒体艺术;艺术观念;趋向;主体性反思 [作者简介] 童岩: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北京100872);姜申: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助理研 究员 (北京100084) 所谓艺术观念,是指对艺术现象 自我意识的 于新媒体艺术中。 投射。关于艺术观念的议题①始终伴随着西方当 新媒体艺术按照时间演进 的意义可以理解为 代艺术的发展进程。究其内涵,不外乎三点:其 “新的 媒‘体艺术 ’,但本文的 “新媒体艺术” 一 , 每个当代艺术品都具有其 自身的理念;其 更主要的是指新媒体所催生 的艺术形态与现 二,在当代艺术语境下的整个艺术思潮又使这些 象②,它应该在艺术形态上具备鲜明的特征,应 观念形成趋向;其三,处在后现代背景下的人们 该有独立于传统艺术而存在的特质。近年来新媒 对今天的艺术有着 自己的看法。这些就构成了当 体艺术展览及相关作品不断涌现,但 问题也随之 下艺术观念的三个层次。如果从杜 尚的现成品艺 产生:不少人在最初的惊诧之后,仍对新媒体艺 术尝试算起,西方当代艺术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术一头雾水或缺乏持续的兴趣。耐人寻味的是, 从2O世纪六七十年代始,西方逐渐步人后现代 这种现象与后现代文化渗透于当今社会的精神颇 消费社会 ,各种社会文化的转变对艺术趋 向有着 为柑障。如若说现代主义趋向于疏离大众、拒绝 深远的影响。而今天,当艺术家努力走出美术 媚俗艺术、以致让大众望而却步尚可以理解;那 馆、走上街头、将艺术还给大众的时候,又将 自 己消解在后工业社会的消费文化与商业景观中。 么就很难解释具有后现代风范的新媒体艺术为何 艺术观念成为西方当代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驱动 难 以与大众相容?问题的症结又在何处? 力,却又陷入上述尴尬境地,这一状况尤其体现 不难看出,上述问题可归为艺术交往互动障 * 本文获中国人民大学重大基础研究计划 “中国新媒体艺术研究”(12XNI.006)资助,项 目负责人许鹏为本文通讯作者。 ① 本文所指 “艺术观念”更趋近某种 “艺术思潮”,应与现在常用的 “观念艺术”相区分。 ② 限于篇幅,本文主要针对视觉造型艺术现象。 一 52 — 碍,而这种障碍出现在最强调交往互动的新媒体 构成信息有机艺术的内在源泉。 “波”不会因为 艺术中,其症结不但涉及新媒体艺术的形态特 有数字 “比特”的概念而失去在新媒体艺术中参 征,而且涉及与这些形态特征互为表里的艺

文档评论(0)

tazhiq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