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布什维尔德岩浆型Cu—Ni—PGE硫化物矿床成因探讨.pdfVIP

南非布什维尔德岩浆型Cu—Ni—PGE硫化物矿床成因探讨.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非布什维尔德岩浆型Cu—Ni—PGE硫化物矿床成因探讨.pdf

2011年 12月 矿 床 地 质 第 30卷 第 6期 December,2011 M INERALDEPOSITS V01.30 No.6 文章编号:0258—7106(2011)06—1129—20 南非布什维尔德岩浆型 Cu—Ni—PGE硫化物矿床 成因探讨 吕林素 ,汪云峰2,一,李宏博 ,一,周振华4,张作衡4,谢桂青4 (1中国地质博物馆,北京 100034;2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 3北京城市学院,北京 100083;4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037) 摘 要 南非布什维尔德杂岩体 (BIC)是世界上最大的镁铁质层状侵入体(东西长450km,南北宽250km),也 是世界上单个蕴藏铂族金属(PGE)、铬铁矿和钒钛磁铁矿的最重要矿床,其中PGE储量为65473t,含有全球 75% 的PGE,是全球最大的PGE矿床。沿着Rustenburg镁铁质一超镁铁质层状岩套(RLS,厚度7~9km)断续分布着30 多个PGE矿床,以UG2铬铁岩矿层 (占58%)、梅林斯基矿层 (MR,占32%)和普拉特接触带(PR,占9%)3个 Cu—Ni— PGE层位最为著名。RLS自下而上可分为5个带,即边缘带(mgZ)、下部带(LZ)、关键带(CZ)、主带(MZ)和上部带 (uz),其中关键带为主要含矿带。RLS具有两大成矿特征:一是巨量的PGE都与低品位[叫(Ni)0.15%~O.36%、 叫(cu)0.03%--0.18%]和低密度的硫化物层共生 ;二是具有完整的层序和矿化部位 ,Lz和cz产出多层铬铁矿 ,其 中CZ顶部的UG2和MR 矿层为主要含铂层 ,主带中还有多层铂矿化,而UZ只产磁铁矿。布什维尔德矿床的成岩 成矿时代介于2050--2060Ma之间,为古元古代的产物。该矿床的成矿构造背景为大陆边缘裂谷环境,其主要成 矿机制是地壳含水硅酸盐质成分的同化混染,导致硫化物熔离,形成贱金属硫化物 (BMS),而 PGE的富集主要是硫 化物熔离作用或吸附作用的结果。RLS的母岩浆来 自较深部的岩浆房,之后,关键带母岩浆进入布什维尔德主岩浆 房,同化其围岩作用 日益增强,熔离出硫化物或富PGE相,从而形成了UG2、MR 和 PR矿层。布什维尔德岩浆房是 一 个开放的系统,布什维尔德杂岩体至少是 3种或更多母岩浆周期性充填的结果。当来 自上地幔的岩浆上升之后, 又有新的岩浆进入岩浆房;新的岩浆扩散开来 ,覆盖在来 自先前岩浆房中岩浆结 晶的矿物晶体上,最后填充在地壳 中的岩浆房中。 关键词 地质学;岩体特征;矿床特征;成矿作用特征;矿床成因;布什维尔德杂岩体;南非;综述 中图分类号:P618.41;P618.63;P618.53 文献标志码:A Disscussionon themetaU0genesisofBushveldmagmaticCu—Ni-PGE sulphide depositinSouthAfrica LOLinSu,WANGYunFeng2一,LIHongBoI一,ZHOUZhenHua4,ZHANGZuoHeng4 andXIEGuiQing4 (1TheGeologicalMuseum ofChina,Beijing100034,China;2SchoolofEarthScienceandResources,ChinaUniversity ofGeosciences,Beijing100083,China;3BeijingCityCollege,Beijing100083,China;4InstituteofMineralResources, ChineseAcademyofGeologicalSciences,Beijing100037,China)

文档评论(0)

182735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