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我国龙眼采后生理研究进展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园艺学会热带南亚热带果树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437 我国龙眼采后生理研究进展 郑俊峰1 郭林榕2★ (1.福建惠安县农业局经作站,2.福建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 摘要:通过呼吸作用、乙烯释放、细胞膜透性、营养成分、果皮褐变、自由基衰老生理等方面探讨 了龙眼果实采后生理变化过程,并提出今后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龙眼;果实;采后生理;研究进展 龙g艮(DimocarpuslonganLour.)是原产于我国南方的亚热带特产果树属华南地区珍贵的名、特、优 水果之一。主产区在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省(区)。其果实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具有很高的食用与 医疗价值,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在国内外水果市场上极具竞争力。近十年来,全国龙眼适栽区几乎都在迅 速扩大龙眼种植面积,产量剧增。但龙眼极不耐贮藏,加上龙眼成熟期在8~9月高温季节,采后生理代谢 旺盛,鲜果易变色、变质、不耐贮运,在28。C室温下,一周左右全部变质腐烂。由于我国龙眼保鲜贮运技 术的研究滞后,鲜果销售受到极大限制,至今还难以大批量远销北方市场和出口创汇。高产量的结果是农 民卖果难,丰产不丰收。因此,龙眼采后保鲜处理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显得日益重要和迫切。为此,我们从采 后生理特眭方面来探讨龙眼果实的采后特性,以供生产和科研部门参考。 1龙眼果实采后生理的主要特性 1.1呼吸代谢作用 龙眼采收后,果实仍然进行一系列的生理生化活动,其最显著的表现为果实的呼吸作用和物质代 谢。呼吸强度常作为果实潜在贮藏寿命,衡量呼吸作用水平的重要指标。呼吸强度的大小受到果实内 在诸因子和贮藏环境因子所影响,在这些因子中以温度影响最大。龙眼成熟于高温高湿季节,果实含水 量、含糖量高,使果实的呼吸作用特别旺盛,贮藏的营养物质消耗快,容易衰老;水分蒸发大,也容易造成 代谢失调,加速果实的生理病害进程,缩短贮藏寿命。另外,高温高湿的条件有利于龙眼果实表面病原菌的 生长,果实容易腐烂变质。故龙眼极不耐贮运,常温下l周左右即完全腐烂变质,失去商品价值。龙眼果实 采后化学成分变化不大,而外表变化则较显著,果皮易脱水、褐变,果实成熟度越高,果皮褐变就越快。龙 眼果实在常温下5—6d,果皮即变成褐色,果肉变软,接着出现腐烂。潘洵操认为,这是由于龙眼果皮表面 蜡质少,未形成连续的蜡质层,没有起到保护层的作用;另外,果皮石细胞间隙多、空隙大,因而有利于水 分蒸发,使果皮干枯而易破损,果肉外露,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和生长繁殖,引起传染性病害。同时,由 于龙眼果实皮薄、汁多,含糖量高,容易引起昆虫叮咬,伤口易被病原菌侵染,而在采收时难免把伤果、病 果与好果放在一起贮藏,从而使好果感病腐烂。龙眼果实采后是否存在呼吸跃变,过去一直是个有争论 的问题;经长期大量的研究,现已证明,龙眼属于无呼吸高峰型果实,在贮藏过程中呼吸速率呈上升趋势, 一般不出现呼吸跃变现象。施清的研究结果认为,25。C条件下,龙眼鲜果呼吸强度接近直线上升,没有出现 明显的呼吸高峰,而1~3℃条件下,龙眼鲜果的呼吸强度大幅度降低,表明低温明显抑制了呼吸强度,有效 438 中国园艺学会热带南亚热带果树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减缓了衰老。潘一山等的研究结果表明,龙眼的呼吸强度在采后2d内是降低的,随后呼吸强度明显升高, 因此认为,龙眼的呼吸比较倾向于末端上升型。上述研究者都得出了同样的结果,即在贮藏末期呼吸强度 上升的过程中,龙眼的腐烂也随着增加,因此,龙眼呼吸强度在末期上升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因为病原菌的 活动加强的结果。 1.2乙烯释放的作用 乙烯的作用是对果实起到催熟作用,可分为内源乙烯和外源乙烯,内源乙烯是作为果实自身产生 的后熟调节剂。在低温下乙烯释放与呼吸作用呈正相关,缺氧和二氧化碳的存在能抑制乙烯对果实后 熟的作用。据施清、郭昌华对龙眼果实乙烯释放测定结果:在采后第3d在25。C条件下的乙烯释放量 为3.6毫微升,克·小时。并引用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对龙眼采后乙烯释放量进行跟踪测定结果: 测出在20。C条件下的乙烯释放量最高值为2.34毫微升,克·小时,说明在龙眼采后衰老腐烂过程中,乙 烯释放量很低,经历由高到低、由低到高的1~2次波动,但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没有明显的乙烯高峰 “衰老激素一乙烯”的特征表现不明显。因此,龙眼果实对乙烯不敏感。龙眼从常温移入低温,乙烯释放 量显著下降;低温贮藏、采前B9处理、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