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轮复习 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课标要求: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 一、什么叫经济结构的变动? 经济结构:是指国民经济的组成和构造。 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是指近代以来,在古代经济结构的基础上,传统的经济结构不断的瓦解,新的经济结构曲折发展的过程,其包含: 变动一: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变动二:近代企业开始出现 变动三: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二、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一)推动自然经济瓦解的因素 材料一: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棉、洋布,“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国内市场的扩大,特别是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在流通中比重的加大,不断诱使着农业生产的目的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 自然经济瓦解的原因: 1.外因:外国商品的涌入,直接冲击了传统的耕织体系;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土特产,农业商品化趋势增强。 2.商品经济发展后,产生诱导。 3.个体小农经济生产的落后性,抵挡不住资本主义先进生产方式的进攻。 4.到后期,国内交通的改善和意识的改变也是推动其瓦解的原因。 (二)表现 1.洋纱涌入东南沿海的市场,是中国家庭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 2.随后,洋布输入,取代土布,又使“织”和“耕”分离,越来越多的农民购买洋纱洋布。 3.列强收购中国的土特产,以茶、丝为大宗,使中国丝、茶服从国际市场的需要,日趋商品化。 (三)影响 1.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又反过来推动自然经济的瓦解;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基本条件(劳动力、市场、资本等);开始瓦解从根本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2.使中国逐步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便利了列强对华的侵略。 探究:近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特点。 材料一:“松、太(松江、太仓地区)利在梭布……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削减大半。去年棉花客大都折本、甚至破产。” ——包世臣《安吴四种》(1846年) 材料二:(20世纪初)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 ——民国河北《元氏县志》 特点: 1.地域不平衡,沿海比内陆快,在广大农村,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 2.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倾销商品)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动力; 3.不是商品经济成熟发展的结果,一直没有建立有序的商品经济体系。 高考怎么考? 例1:(2015年全国1卷)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裹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的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例2:(2015年全国2卷)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例3:(2016年全国1卷)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二、官办企业——洋务运动 (一)基础知识 1.原因: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开明地主阶级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2.时间:19世纪60年代开始——19世纪90年代 3.指导思想和代表 (1)指导:中体西用 (2)代表:中央以奕?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李鸿章为代表(地方是中心)。 注:名词解释——中体西用:中体是指封建伦理纲常;西用指的是利用西方的科学技术。 4.洋务运动的目的 根据下列材料,分析洋务运动的目的。 材料一:“购买外洋器物,购成之后,访募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材料二: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局时说:“伏查各国通商以来……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藉纾(缓和)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