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选择方法论限度探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公共选择方法论限度探析

公共选择方法论限度探析 /n/slib.shtml?sKey=kid=61606267616868603139313436313230a=7172F5C87CC47AB7EEF21BB1C87D9A7Apagenum=1pagetype=pages=-1template=templatesslfav=http%3A%2F%2F%3A80%2FgopdgRead.jsp%3FdxNumber%326d%3D16C4397F8570820019B55C%26fenleiID%3D0D0100%26username%3Dgppzh%26pdgcode%3D1FCE906DBF6CE312E6000D03F2589E74%26jpathkey%3D3889223663783 /n/slib.shtml?sKey=kid=6666666A676D6E6A3136323232333335a=3AAA60210E69E22741A051D5A0E15F3Bpagenum=1pagetype=pages=-1template=templatesslfav=http%3A%2F%2F%3A80%2FgopdgRead.jsp%3FdxNumber%326d%3DFCC66A4316FA435D55D23C47BB79E269%26fenleiID%3D0F016000%26username%3Dgppzh%26pdgcode%3D887BCA978C1CF0439A7CFD1018305A4F%26jpathkey%3D3889223663783 公共选择方法论限度探析 引言:公法学人为什么要关心公共选择方法 公共选择理论产生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形成学术思潮。公共选择理论可以分为不同的学派,但其共同特色在于用经济学的方法(包括经济人假设和市场模型)来研究集体选择(或说非市场决策)这类传统上属于政治学和法学领域的主题。因此,处于经济学与政治学、法学的交叉领域。 1986年,公共选择理论代表人物布坎南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在瑞典皇家科学院举办的诺奖颁奖典礼上,英格玛斯塔(Igemar Stahl)教授代表评奖委员会评价了布坎南和公共选择理论的贡献。他称布坎南的获奖理由是“发展了经济和政治决策的契约论与宪法基础”,在评价演讲的最后,斯塔教授说道:“这种研究的进一步结果是一种不仅整合政治和经济决策、而且将法律制度纳入其中的社会理论”。 此后,公共选择理论和布坎南一起声名大噪。目前,公共选择理论已经在经济学之外的政治学、行政管理学和法学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该理论在公法学领域就有了追随者。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开始复兴的中国行政法学领域,也出现了公共选择理论情有独钟者; 至于不举公共选择理论旗号而对公共选择理论某些结论、原理、乃至方法加以引用、应用的文献已经称得上屡见不鲜,见惯不惯了。 虽然从上述情况来看,公法学者关心公共选择理论方法似乎不需要特别的论证。但是,鉴于国内公法学研究似乎仍以传统的法律教义学为主流,不少公法学人的学科间门户之见可能仍然很深,对于广泛吸收各学科成果的做法仍觉陌生;在此似乎还有必要简单地 介绍一下公共选择理论中相关论题即立法、司法与行政活动与行政法学的关联,借以说明作为公法研究者的我为何要关心在传统学科划分上应属于经济学而不是公法学的公共选择理论。 1、公共选择理论中的立法 公共选择理论中与立法活动有关的研究很多,如政党制度、投票规则等。这些研究中主要问题之一是:个人理性能否通过表决汇集成集体理性?把它转换成法律人比较熟悉的语言就是:投票制度能不能保证立法具有代表性?他们的结论是:从技术上看,想通过多数投票达成集体理性是不可能的(阿罗“不可能定理”)。 在公共选择理论视角中,立法活动被看成是作为供方的立法者与作为需方的公民、企业或利益团体之间的一种交易。需方的出价是选票或贿赂。公共选择理论发明了其后被广泛使用的寻租(Rent-Seeking)一词。寻租通常被描述为一种个人或集团将稀缺资源投入到谋求政府授予的垄断权的政治活动。他们认为,经济立法通常是这种活动的结果。 当然,公共选择理论关心的立法,一般是立法机关的立法;但相当多的结论明显可以适用于行政立法中。比如利益集团对立法过程的影响,在行政立法中表现得可能更为明显。 2、公共选择理论中的司法 根据公共选择的基本假设,司法官员和市场上的交易者一样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所以在司法过程中一样存在“道德风险”和权力“寻租”行为。司法过程的每一方参与人员,在司法过程中的行为也都有着最大化自己利益的动机。以这种视角看来,法官在司法活动中并很难保持假定其应当具有的“中立”和“客观”。

文档评论(0)

htfyz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