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课件:11 传播与社会.ppt

  1. 1、本文档共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会学概论》课件:11 传播与社会

第十一章 传播与社会 本章大纲 前言:媒介化社会与平民化传播 一、传播对社会的影响 二、舆论、谣言、民谣 三、如何利用媒体进行传播 前言:媒介化社会与平民化传播 “传播是社会得以形成的工具。传播(communication)与社区(community)一词有共同的词根,这决非偶然。没有传播,就不会有社区;同样,没有社区,也不会有传播。 媒介化社会:语言、文字、印刷术、电子传媒的出现,使社会逐步演变成为一个媒介化的社会。从19世纪的电报、电话、电影到20世纪的广播、电视、卫星通讯、计算机网络,电子传媒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无形中改变着社会的结构。 2006.3.6复旦大学成立媒介化社会研究国家创新基地。2006年9月,“复旦大学传媒与舆情调查中心”(FMOR)成立。 1、电视平民化传播的心理动因 平民化传播如同中国当代传播实践的一股和煦春风,温暖预热着广大民众的传播愿望。 除了民生新闻的代表栏目《南京零距离》 、《1860 新闻眼》、《第七日》 等外,造星节目如《超级女声》、《梦想成真》、《非常6+1》、《星·华娱制造》都取得了不错的收视效果; 《南京零距离》2004年广告时段卖到1个多亿。而《超级女声》《非常6+1》等节目也取得了高收视率与高广告回报率的可观成绩 2、平民化传播的民众参与度 高民众参与度——民众参与度高于从前,例如“超级女声”报名时出现了万人排队、交通堵塞的情形; “南京零距离”有千余名“线人”及100多位兼职摄像,成功走出“拍市民新闻和市民拍新闻”的路子。 观众参与节目讨论热情极高:一次现场调查“长江大桥的收费站该不该拆”,观众一小时内打进了一万多个电话,每天接到数百次每年逾十万次的市民热线电话; 北大教授反对降印花税 万名网民发帖还击 3、节目参与者“参与动因”解构 (1)传播本能与对传播权力的渴望。信息传递本身就是生物体的本能,它是生物体得以保持自身与外界信息畅通,获得安全感的一种生物本能。 (2)交往/亲和动机引发参与行动 (3)自我发展的心理需求激发传播行动 民众“自我发展”的内心需求借助媒介传播成为大众的盛宴,而每个平民都似乎成为这场媒体盛宴的主角。媒介通过让渡自己手中的部分权力,通过出让自己的部分话语空间,使平民想当然地认为自己能够通过参与这些传播活动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获得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 (4)高心理预期与高价值回报增加了参与的热情 4、受众“收视动因”解构 为何面对鸡毛蒜皮,邻里琐事这些“新闻碎片”,人们却乐此不疲地收看?为何对于媒体上播放业余选手的业余作品,人们的宽容度前所未有的增加?为何像《超级女声》这样的节目中时常出现的五音不全的“丑女大联欢”,依旧能够吸引眼球,观众看得指指点点却不肯换台? 弗洛伊德理论与收视动因的解释 按照弗洛伊德的驱力理论:人所有本能的目标都是降低自身的紧张感,人的本性遵循“唯乐原则”,渴望“享受与放松”是人们行为的内在驱力。人们都具有“生本能”与 “死本能”(攻击本能)。人们在这两种本能的驱使下,去释放紧张、寻找快乐。人们可以从追求快乐本身获得愉快,比如说“审美体验”带来的愉悦感;与此同时,也可以从攻击驱力上获得愉快——包括看恐怖影片、参与竞争性体育运动、作讥讽性对骂等不同活动都能使人们感到愉快与紧张的消除。 弗洛伊德理论与收视动因的解释 人们借助编造自己最崇高的、最英勇的、最典型的故事来赖以生存,而与此同时,人们也倾向于相信他人“丑的”、“懦弱”与“被摧毁”的故事,这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另一个支点。 “建设性”的快乐与“毁灭性”的快乐都是人们内心唯乐的需求。平民化的传播正是在这二者之间找寻平衡,抑或将其中任一发挥到极致——娱乐的本质即在于此。 一、传播对社会的影响 (一)大众传播与社会麻醉 (二)大众传播对现代社会休闲理念的影响 (三)从受众心理看典型报道的传播效果 (一)大众传播与社会麻醉 大众传播的正功能 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传播“三功能说”——环境监测功能,社会协调功能,社会遗产传承功能; 美国社会学家C?R?赖特的 “四功能说”——环境监测,解释与规定,社会化,提供娱乐; “传播学之父”美国学者施拉姆: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一般社会功能。 社会麻醉论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两位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于1948年合著发表的《传播研究》一书着重考察了大众传播及其载体大众传媒的非正面功能,既有中性的“社会地位赋予功能”、 “强制规范功能”,更主要的是消极作用或者说是大众传播失调后的负功能,包括四个方面:把人变成丧失辨别力和顺从现状的单面人、导致审美情趣及文化素养的普遍平庸化、廉价占用人的自由与时间、使人处于虚幻的满足状态从而丧失行动能力。这四种负面作用被他们形象地命名为 “社会麻醉”功能。 现代大众传播将现代人淹没在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