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11.巍巍中山陵.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学课件:11.巍巍中山陵

* 十一 巍巍中山陵 苏 七年级下册 1、了解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及其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2、学习抓住事物特征、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事物。 3、品味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语言。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中山陵是中华民国国父、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墓,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层层上升,气势宏伟。 今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笔墨,去瞻仰一下中山陵。 作家名片:刘叙杰,我国著名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刘敦桢之子,南京师范大学附中49届校友,东南大学古建筑研究所教授,著名古建园林专家、建筑学家。 他写的《巍巍中山陵》发表到1981年10月30日《光明日报》,经过改动后,又被苏教版的语文书录用。 主要作品: 《中国古代建筑史》    《东南大学建筑系理论与创作丛书》 走进作者 相关介绍 孙中山(1866-1925)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 广东香山(中山)人,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赴檀香山成立兴中会,誓推翻清朝。 1905年在日本联合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 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国民国临时大总统。 字词学习 叱咤风云 南麓 断垣颓壁 突兀 丘岗坡陀  草莽 山巅 巉岩  嵯峨  淳朴  奠基 深邃  灵柩 莽苍  竣工  牌坊  琉璃 镌刻 龟趺  嵌   瞻仰  穹隆 chì zhà lù yuán wù tuó mǎng diān chán cuó chún diàn suì jiù mǎng jùn fāng liúlí juān fū qiàn zhān qiónglóng 整体感知 第一段:(1)交代中山陵的墓主及方位。 第二段:(2-4)说明中山陵园地理、人文环境、设计方案的选择、兴建情况。 第三段:(5-11)说明陵园建筑的总体布局和组成部分,依次介绍各组成部分的建筑特点。 第四段:(12)说明建国以来党和国家一直对中山陵园十分重视。 理清思路,整体感知 阅读(5-11),介绍中山陵的方位位置。 总 体 介 绍 总体特点 (第5段) 总平面布局 (第6段) 南北中轴对称,三处风景区联为一体 陵园大道两旁及道外大面积绿化 南:石牌坊、墓道(第7、8段) 北:陵门——墓室(第9、10、11段) 依 次 介 绍 南— 石牌坊、 墓道、 守灵卫士驻所 陵门 北— 石阶、碑亭 平台、石阶、祭殿 祭堂 墓室 既然文章第7~11自然段具体介绍了陵园的主要建筑,为什么第6自然段还要总写陵园平面布局?? 本文是按照先总后分、自下而上的顺序介绍中山陵的。 这段关于陵园平面布局的总说,起了提挈下文(总领下文)的作用;使读者对中山陵的主要建筑有了一个概括的了解。 细节解读 明对象——中山陵 抓特征——巍巍(高大) 理顺序——空间顺序 找方法——列数据等 品语言——准确、生动 说明文的学习有方法: 紧扣文眼,理解“巍巍”的含义: 仔细阅读课文,文章哪些地方显示了中山陵“巍巍”这一特征?如何理解“巍巍”二字的含义? 从地理位置的选择,理解“巍巍”的特征 (一)阅读课文1-3段,然后答题。 1、中山陵为何要建在钟山?(分点回答) 2、这篇文章是介绍钟山陵的,但作者为什么用这么多的文字介绍钟山呢?是不是偏题了? 1、①钟山地理环境雄伟而恢宏(俗称风水好) ②这是总理的遗愿。 2、①正是钟山的这些地理和人文环境,才使孙中山选择 这里。 ②用钟山雄伟的壮观的气势来衬托中山陵的“巍巍”。 从中山陵的组成部分,理解“巍巍”的特征 (阅读第5自然段) 中山陵的设计: 将三大名胜联为一体,扩大了东郊风景区的游览范围和内容,因而在总体设计上“值得称道”。 陵园林阴大道——道外栽种的树木 安详宁静、庄严肃穆 用一些建筑直接表现中山陵“巍巍”的特征 课文除了通过总体设计和布局衬托中山先生的博大襟怀和不朽业绩外,还以一些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直接表现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和伟大形象。 用一些建筑直接表现中山陵“巍巍”的特征 段落 序号 建筑 名称 位置 革命思想和 伟大形象 7 石牌坊 陵门 檐下横匾 正中拱门楣上 先生手书“博爱” 先生手书“天下为公” 10 祭堂 双檐连接处 圆券门 护壁中央 偏北处 “天地正气” “民族”“民生”“民权” 遗著《国民政府建国大纲》 中山先生遗像 11 墓室 中部 圆形凹穴 中山先生卧像 用具体的数据说明中山陵“巍巍”的特征 直接用数据体现中山陵的高大。文章运用数据介绍了陵门、祭堂、墓室的高度和深度,石阶的级数,具体说明了建筑的高大宏伟

文档评论(0)

liujiao19870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