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将品牌还给消费者:麦当劳、星巴克、可口可乐的玩法.docVIP

请将品牌还给消费者:麦当劳、星巴克、可口可乐的玩法.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请将品牌还给消费者:麦当劳、星巴克、可口可乐的玩法

请将品牌还给消费者:麦当劳、星巴克、可口可乐的玩法 品牌是什么?当我们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总是一脸茫然,不知作何解答,大卫·奥格威说:“品牌是一种错综复杂的象征,它是品牌属性、名称、包装、价格、历史、声誉、广告方式的无形总和。”这个解释有点过于复杂?那么再来回答一个问题,品牌属于谁?大部分人可能会说,品牌当然属于企业,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最重要的价值之一。而奥格威对此问题也有解释,他接着说:“品牌同时也因消费者对其使用者的印象,以及自身的经验而有所界定。”这说的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品牌是企业和产品在消费者头脑中的印象。按照这个说法,品牌其实属于消费者,没有消费者,也就没有品牌。   品牌属于消费者,这个概念其实老早就有了,但真正能做到这点的企业并不多。有的企业将品牌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他们对消费者保持封闭态度,他们为维护企业的形象时刻监控媒体、消费者的言行,并“暗中处理”,可谓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而有的企业则将品牌还给消费者,他们对消费者保持开放态度,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消费者面前展现,他们同样欢迎消费者的投诉和建议,并第一时间公开、处理。   将品牌控制在自己手里还是还给消费者,企业的选择不同,消费者对品牌的印象和态度也是完全不同的。这一点在互联网时代尤其突出。   开放坦诚的麦当劳   对于一家在全球100多个国家拥有分店的企业来说,麦当劳这个品牌是成功的,在2012年福布斯全球品牌价值榜上,麦当劳以374亿美元的价值排名第七。作为一家为大众熟知的快餐品牌,麦当劳深谙将品牌还给消费者之道。   麦当劳在加拿大有一个名为“our food, your questions”的社区,这是麦当劳加拿大开设的一个可以询问关于麦当劳任何问题的社区,这个社区可以说将麦当劳开放的态度展示地淋漓尽致。2012年有人在这个社区中问了一个有点刻薄的问题:为什么在快餐店的汉堡与麦当劳广告中得汉堡不一样?它为什么没有广告中看起来诱人?   对于这个问题,麦当劳是如何回答的呢?他们为此拍摄了一个视频,在这个视频中详细的记录了广告中的汉堡是如何一步步制作出来的,包括看起来馋涎欲滴的番茄汁是如何用针筒一点点弄上去的,包括后期专业的ps是如何处理的。这段视频上传到youtube后,立刻引起关注,并迅速获得超过400万次的浏览量。大部分人看了这段视频并没有责怪麦当劳,反而为麦当劳的开放、坦诚做出高度评价。   打开our food, your questions网站,你还会看到许多可能不那么友善的问题,比如“你们的松饼中使用的鸡蛋是真鸡蛋吗?”“你们使用的牛肉有添加剂吗?”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麦当劳毫不回避,而是用心解答。正因为这种开放、坦诚的态度,麦当劳使消费者有种归属感,给了他们品牌属于自己的感觉。当然麦当劳的这种开放在全球皆如此,近期它在中国推出的后厨开放计划便是其开放的一部分。   因为消费者对于麦当劳的普遍认同感和归属感,因而在2012年315晚会上当CCTV曝出麦当劳问题后,大批消费者在社交网络上一面倒支持麦当劳,为其免费公关,使麦当劳安然度过危机。   海纳百川的星巴克   前段时间,CCTV报道星巴克中国产品价格高于国外问题,此问题立刻引起关注,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大多数消费者并没有对星巴克的价格策略讨伐,相反,他们跑到社交网络上声讨央视滥用公权的行为。星巴克在这次危机中毫发无损,而这同样有赖于星巴克品牌属于消费者的理念。   2008年,星巴克的首席信息官克里斯·布鲁斯诺建立了“我为星巴克出主意”(mystarbucksidea)网站,在那里星巴克的消费者们被邀请为公司业务提出意见建议,当然消费者的回应是及时的、真诚的。无数消费者对星巴克提出想法和建议。本来星巴克已存的问题:时间长、速度慢、效率低等问题经常遭到抱怨,但在这个网站上,几乎没人抱怨这些问题,相反,他们为这些问题提供了修补和解决的方法。布鲁斯诺说:“用一种真诚的方式结束这种互动,这展示了星巴克的承诺以便对听到的建议或意见做出回应,我们确实需要把这些创意与建议融入到我们的商业流程,融入产品的发展、经验的增长以及店面的设计之中。”(原话自《Google将带来什么》) ?   (mystarbucksidea上消费者提出的建议与主意)   邀请消费者为星巴克出谋划策,显示了星巴克的开放与气度,而这一行为同样使得消费者增强了对星巴克品牌的认同感。   走近消费者内心的可口可乐   可口可乐在2012年福布斯全球品牌价值榜上以502亿美元的价值排名第三,在品牌营销方面可口可乐不断提升消费者的认同感,将品牌放到消费者手中。   2013年,可口可乐在中国推出可口可乐昵称瓶,昵称瓶在每瓶可口可乐瓶子上都写着“分享这瓶可口可乐,与你的_________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