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青铜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关于青铜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Investigation and Thinking of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in Qingtongxia丁少波DING Shao-bo(宁夏青铜峡市文化馆,青铜峡751600)(Qingtongxia Cultural Center of Ningxia,Qingtongxia 751600,China)
摘要 院文章分析了青铜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现状及保护工作主要措施和存在问题,阐述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建议。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protection measures and problems of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resources inQingtongxia, and elaborates recommendations for strengthening the protection of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关键词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Key words: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protection;measures中图分类号院C95 文献标识码院A 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4)25-0291-021
青铜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遗存情况青铜峡市是宁夏引黄灌区的一个县级市,相对不封闭的地理位置和讲求礼仪的传统习俗使得各种文化资源保存完整,形成了独特的民风民俗,积淀了较为厚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市境内普查发现的非遗资源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民间文学类。包括民间故事、传说、歌谣、歇后语、谚语等。二是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类,如南营武术杂技、押枷、底盘武术等。三是传统医药类,如中医烧烫伤制剂、接骨针灸等。四是民间手工技艺类,如峡口回族二毛皮、胡氏擀毡、青铜峡柳编等。五是消费习俗类,主要是传统回族清真饮食等。六是生产商贸习俗类,如青铜峡古渠系、民间民居建筑材料等。七是民间舞蹈类,如小花灯舞、喜牛舞、单鼓舞等。八是民间音乐类,民间乐曲主要以唢呐曲为主,常用曲牌有著名的《十劝郎》、《五哥放羊》等;民间器乐有20 多种,最常见的有唢呐、笛子、板胡、二胡、三弦、锣、鼓、哇呜等。九是民间美术。主要包括剪纸、刺绣、雕塑、纸扎及民间绘画等。十是民族语言类,如回族穆斯林常用语等。十一是以文化空间为主要载体的牛首山庙会、庙山湖庙会等。
目前,《南营武术》、《峡口回族二毛皮》分别为第一批和第二批被批准的自治区级项目;有三批13 项,包括《青铜峡柳编》、《二锅头传统酿造工艺》、《牛首山庙会》、《南北佛乐大型十等法事梵呗音乐》等被批准为吴忠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三批46 项,包括《一百零八塔的传说》、《杨万宝回族常用语》、《峡口镇剪纸》等被批准为青铜峡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 青铜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保护工作基本做法近年来,该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2.1 健全保护机制,制定科学规划。
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启动之初,市政府印发了《青铜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实施方案》,成立了青铜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和青铜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建立了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席会议制度,指定文化馆负责经常性工作,制定了保护计划,明确了项目普查、申报责任人,组织各镇、村和社区相关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有力地推动了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统筹规划、普查、登记以及项目的筛选、审查、申报等具体工作的顺利开展。
2.2 加大培训力度,积极传承民间艺术。以中国文化遗产日为契机,坚持把保护人才的培养当作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手段,主要针对传承人的培养和群众性保护人才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坚持举办刺绣、剪纸、民歌、民间舞蹈、社火等培训班,年均各5 期。同时,还开展了“非遗”进校园活动,有效地继承和发扬了传统民俗文化。
2.3 举办多种活动,壮大民俗文化队伍。在每年春节举办社火比赛的基础上,坚持每年组织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主要包括泥塑、柳编、石刻、版画、刺绣、剪纸等项目,通过图片,实物,多媒体播放,现场表演工艺过程等,多方位、多角度地展示我市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并坚持组织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专场晚会。利用媒体向全社会倡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上述活动在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民俗人才,壮大民俗文化产业队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