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先秦六大家
先秦六大家
心灵大学堂系列[001]中国的哲学智慧(上)——先秦哲学六大家
2011-08-18 10:37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
哲学无用
哲学对客观事实并不提供任何信息,对现实问题并不试图去具体地解决。哲学不能帮助人长生不老,也不能帮助人发财致富。从实际的观点看,哲学无用,但哲学可以给我们一种有用的观点,《庄子》中把它称作“无用之用”。
哲学、宗教与人生
人们谈到哲学或宗教时,心中所想的可能很不同。哲学,是对人生的系统的反思。宗教也和人生有关系,每种大宗教的核心都有一种哲学。事实上,每种大宗教就是一种哲学加上一定的上层建筑,包括迷信、教条、仪式和组织。
对中国三教的错误认知
人们习惯于说中国有三教:儒教、道教、佛教。事实上,儒家不是宗教,儒家思想并不比柏拉图或亚里士多德思想更像宗教。至于道家,它是一个哲学的学派;而道教才是宗教,二者有其区别。道家与道教的教义不仅不同,甚至相反。道家教人顺乎自然,而道教教人反乎自然。举例来说,照老子、庄子讲,生而有死是自然过程,人应当平静地顺着这个自然过程。但是道教的主要教义则是如何避免死亡的原理和方术,显然是反乎自然而行的。至于佛教,作为哲学的佛学与作为宗教的佛教,也有区别。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对佛学比对佛教感兴趣得多。
中国的精神基础是哲学而不是宗教
哲学在中国文明中的地位,历来可以与宗教在其他文明中的地位相比拟。中国文明的精神基础不是宗教,而是哲学(特别是儒家伦理),所以中国人不像其他民族那样重视宗教。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对世界许多人来说,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动成为生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何以中国人成为例外呢?
人不满足于现实世界而追求超越现实的彼岸世界,这是人类内心深处的一种渴望,在这一点上,中国人和其他民族的人并无二致。但是,中国人不那么关切宗教,是因为他们太关切哲学了;中国人的宗教意识不浓,是因为他们的哲学意识太浓了,他们在哲学里满足了对超乎现世的追求。根据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功能不是为了增进客观事物的知识,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
中国哲学思想的表述方式
中国哲学家惯于用格言、警句、比喻、事例等形式表述思想。例如:《老子》全书都是名言隽语,《庄子》各篇大都充满比喻例证。这难免有不够透彻的地方,只能靠其中的暗示补足。中国哲学家的语言如此不明晰,而其中所含的暗示则几乎是无限的。任何翻译或注释的文字,说到底只是一种解释,原文的丰富含义,在翻译过程中大部分都丢失了。因此,无论一个译本如何力求完美,它总不及原著。我们如果把《老子》书中提到的概念列举出来,重述一遍,可能用上五万字或五十万字,它能帮助了解《老子》一书的含义,但它本身将成为另一本书,而永不可能代替《老子》原著。
中国哲学的分类
公元前5到前3世纪末,中国哲学思想流派众多,史称“诸子百家”。第一个对“百家”进行分类的,是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他把前几个世纪的哲学家分为六家。套用刘歆的说法,可以说:
阴阳家者,出于方士。
名家,出于辩者。
道家,出于隐者。
儒家,出于文士。
墨家,出于游侠之士。
法家,出于法术之士。
儒家
孔子:第一位老师
孔子(前551-前479年)是中国历史上大量招收私人学生的第一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刘歆轮到儒家时说“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孔子时代的私学讲授六艺,是指儒生应当学习的《诗》《书》《礼》《乐》以及《易》《春秋》这六门功课,它们就构成六经。其中的《易经》原本是占卜之书,后来儒家把它作为形而上学来看待。
孔子是维护传统的保守派,他认为自己继承了古代文明,极力加以复兴,当时人们也是这样看他。在《论语》中,孔子说他自己“述而不作”。六经之中,没有一卷是孔子所著、所编或评注的。另外,在解释古代的典制、思想时,孔子是以自己对道德的理解去诠释的,包括对人与社会、与他人、与天地的关系也都有自己的见解。孔子的弟子也效仿老师,在传授经书时注入了自己的思想见解。
孔子对自己的灵性修养曾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意思是,十五岁时懂得了立志学道,三十岁时懂得了行事为人的准则,四十岁时懂得了人生的智慧。直到这时,孔子所认识到的大概只是道德价值。到五十、六十岁时懂得了天命和顺命,到七十岁时,可以从心所欲,而所做的都合于规范,行为不再需要意识去引导,可以顺乎自然。这表明了圣人在心灵修养上最后阶段的造诣。
孟子:儒家的理想主义派
孟子(前371-前289年)是从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学生那里学习儒家思想理论,发展出使他名垂后世的“人性本善说”,并认为宇宙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道德的宇宙。所以人和宇宙之间有“浩然之气”,孟子说它“塞与天地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企业礼仪文化的功能与企业培训构建.doc
- 企业管理-绩效管理在宝胜的应用.doc
- 企业管理九要诀.doc
- 企业管理信息化知识讲座.doc
- 企业管理概论 第三章.doc
- 企业管理法与注意事项.doc
- 企业管理者如何提高气场?.doc
- 企业网站制作流程.doc
- 企业股权划分中的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doc
- 企业营销管理变革中的六大误区.doc
- 2025江浙沪居民睡眠健康小调研报告.pdf
- 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范文.docx
- 团委活动方案(拓展).docx
- 汽车智能驾驶行业深度报告:端到端与AI共振,智驾平权开启新时代.pdf
- 小核酸行业深度:技术平台和适应症不断验证,迎来销售和临床密集兑现期-华福证券-2025.3.31-65页.docx
- 医药生物行业医疗AI专题报告二多组学篇AI技术驱动精准诊断实现重要突破-25031440页.docx
- CXO行业系列报告三寒冬已过行业需求逐步回暖-25031430页.docx
- 全国租赁市场报告2025年3月_可搜索.pdf
- 玩具行业“情绪经济”专题:创新玩法+IP赋能,重新定义玩具-华鑫证券-2025.docx
- 医疗保健行业PCAB抑制剂药物深度报告抑酸药物市场空间广阔PCAB抑制剂大有可为-25.pdf
文档评论(0)